校友动态

首页 > 校友动态 > 校友动态
校友动态

HFI→UCLA→ 远望资产分析师| 郑东成:我的投资学习之路

2018.03.14

HFI华附国际部校友

郑东成Leon


华附国际部AP2012届毕业生

UCLA2016届经济与哲学双主修毕业生

现任职远望资产分析师


  开 始  


      “投资”这个词第一次印入我的脑海是小学三年级的事,那是遥远的一个周日下午,书店正中心的位置摆放着当时国内刚上市的《富爸爸》,醒目的金字和紫色封面像一张极乐园的入场券闪闪发光,我不假思索买了一本回家。书中作者清崎把职业分为四个象限:工薪族、企业家、个体户和投资者;他认为健康的财务状况是多象限发展的。尽管当时无法理解书中很多的会计财务知识,但这本书奠定了基本的投资和金钱观念,年少的我清楚地认识到投资能力对个人财务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性。


投资行工作的HFI校友


      又过了许多年,初三的那个暑假我在广州图书馆金融投资的书架上发现了一本旷世奇书——《金融炼金术》,书名和《股市一万到一亿》一类的地摊文学无异,却是金融大鳄索罗斯亲笔的投资笔记。这本书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直到今日我依然对索罗斯佩服得五体投地:他对世界经济和政治局势宏观的把握,对哲学深度的思考,完全和常人在另一个维度。这本书让我接触到以他为代表的全球宏观投资策略:这种策略通过分析经济政策、政治局势以及国际关系等因素寻找投资标的,押注全世界不同国家的股票、外汇、国债和大宗商品的价格波动,可以买多也可以卖空。全球宏观策略的魅力在于智力的挑战以及无限的发挥空间,大概是这个时间我开始对宏观经济和政治感兴趣。


      高中进入AP后,第一年选修了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预备课程,课外时间还积极参加了不同学校组织的模拟联合国会议,第二年选修了AP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课程。


华附国际部毕业学生



  迷 惘  


      录取UCLA之后顺理成章进了经济专业,由于在AP的时候已经修够了初级经济学课程的学分,我进入大学后的第一门经济课是中级宏观经济学。我印象很深刻,教这门课的教授是UCLA经济系系主任,第一节课讲得便是 “有效市场假说”和“随机漫步理论”:“有效市场假说”认为在有效透明的市场中,一切信息已经及时、准确、充分地反映在价格的走势当中,除非市场操纵和内幕信息,否则投资者不可能获得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超额利润;“随机漫步理论”则认为价格波动是随机并且不可预测的。简单的说,系主任代表的芝加哥经济学派的主旨思想是价格波动是完全随机的,各种方式分析都是徒劳,战胜市场是不可能。


      这堂课对于刚进入大学学习经济的我无非当头一棒,这种感觉就像初学高尔夫时教练告诉你不要奢望可以一杆进洞,一杆进洞纯属碰运气毫无技术可言。一方面我很沮丧是因为确实市场中超过90%的公募基金和最厉害的对冲基金经理们都长期跑不赢大盘指数;另一方面我很愤怒是因为我认为市场当中的确有小部分人通过勤劳和智慧长期战胜市场,比如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长期穿越牛熊的业绩,索罗斯掌管的量子基金创立31年平均31%无一年亏损。


华师附中国际部学生海外生活



 感 悟 


01

 学校大部分知识偏理论

但是打基础必不可少


      大学里大部分教授一辈子都在象牙塔里做学术研究,不知道现实市场是什么样子。很多经济学金融理论和公式都过于简单理想化,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市场中的参与者都是理性的。什么是理性?这是一个非常难界定的哲学问题。证券分析之父格雷厄姆把“市场先生”比喻为一个情绪极其不稳定的神经质,大部分时间盲目乐观,有时候又极度悲观沮丧,正是这种性格决定了“市场先生”很难做出理性的判断还时常做出极其疯狂的举动。


      尽管很多传统的金融理论过于理想化,但是对搭建市场基本的知识框架必不可少,这部分基础打得有多牢固决定了上层发展的高度。宏观经济学帮助我们解读货币政策以及政府工作报告,微观经济学帮助我们了解不同行业的竞争格局,会计知识帮助我们检验一家公司的经营状况。我的体验是课本知识的学习不应该只是针对考试,更应该思考其如何联系到现实的商业社会,这样定理公式才不会干瘪无味。


HFI学生在国外


02

课外学习非常重要


      投资的能力相当一部分是在课堂以外的地方学到的。继续我之前打高尔夫的比喻,如果一个人一次一杆进洞,我们认为他可能纯属运气好,但是如果这个人不止一次做到一杆进洞,那么我们认为他确实有本事值得我们观察学习。投资也是如此,有一小部分超级投资者长期跑赢市场,我们可以通过他们的书籍、采访进行学习。


      我建议同学参加每间学校的投资社团和经济学组织,可以认识很多志同道合的同学以及成功的校友,交流学习和求职经验。我大三的时候正是通过校友网络找到一份做价值投资的对冲基金实习。


      真正想学习投资的同学还应该尽早开始实盘操作积累经验,向父母申请小资金进行尝试。投资学习的过程实践性很强,如我上述很多知识是在学校和书本当中学习不到的,很多时候只有亲自踩坑了、被打几次脸才会吸取教训避免下次重复犯相同的错误。不管我们研究如何彻底都不可能拥有100%的信息做到全知,所以我们要有勇气在没有100%信息的情况下开始行动,更何况最开始的错误是最便宜、性价比最高的错误。引用某运动品牌的广告语,JUST DO IT!


AP课程学生海外生活


03

本科应该选择热爱的专业

不一定学经济、商科、会计


      美国本科是通识教育,研究发现3/4的学生毕业后从事的都不是大学专业相关的工作,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很多商界大佬都不是学经济或商科的。本科通识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本科选择的专业在长远看来并没有那么重要。学习数学、计算机、物理等STEM专业比经济择业面更广。


      有段时间我对未来的选择相当困惑,我约了一位大神校友喝咖啡,此人毕业之后去了华尔街投行,辞职后创业公司八年上市了。我请教他毕业之后是应该去投行、基金、咨询还是继续读研究生?他的回答:“Do what you are passionate about.”


      “做你热爱的事业”,这个回答显而易见但总是被忽略。不管选择哪个专业或发展方向,都一定会遇到相当多的挑战和阻力,选择热爱的事业确保我们会比其他人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并更享受这个过程。


      大家在本科选择专业时,特别是选择亚洲面孔扎堆的经济、商科和经济的时候,需要静下心来问自己几个问题:

1. 我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是因为父母还有三姑六婆的觉得这个专业很有钱途吗?

2. 我选择这个专业只是因为起薪高,好找工作,工作环境看起来高大上吗?

3. 如果不考虑报酬,我会对这个专业感兴趣吗?


      在大学里保持开放的心态去了解尝试不同的专业和发展方向,或许会发现真正热爱的专业和入学时想得完全不一样,我身边的同学就有很多例子。A同学本科入学时是医学预备生,在修公共课时发现艺术是真爱,后来硕士去了罗德岛设计院,现在在微软做多媒体设计。B同学入学时是经济专业,上了几门经济真的很不喜欢发现哲学是真爱,现在准备法学院申请。C同学入学时也是经济专业,大三暑假去了投行实习发现和自己的三观不合,于是研究生去读了计算机。


HFI


      最后,我想引用巴菲特老人家的一段话:“从某个时间点开始,一个人应该鼓起勇气选择做热爱的事情为自己而活,不再为了充实履历、讨好别人。这样才会每天迫不及待起床,蹦蹦跳跳地去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