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闻
新闻

学生故事十七|李思达:我在HFI学会的三件事情

2018.05.24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录取学生

李思达(Star Li)

华附国际部AP 2018届毕业生,初中毕业于广州47中汇景学校,在17/18海外大学申请中获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南加州大学、纽约大学、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澳洲悉尼大学等海外院校录取。



在HFI度过的这三年里,我主要学会了应对以下三件事:确定的事、不确定的事,和需要坚持的事。十八岁生日到来之前,我曾花了几个晚上总结自己如何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屁孩成长为一名成熟的准留学生。而现在,经历过一场申请季的洗礼之后,我重新找出半年前的文稿,并添加上近期的诸多感想,便有了这样一篇学生故事。



 那些确定的事情 


乘坐过山车的人估计都会有这样的感受:最令人毛骨悚然的并不是从几十米高台上垂直冲击而下,或是在蜿蜒的轨道上加速盘旋,而是过山车缓缓暂停在导轨顶端的那短短几秒。那种不清楚下一毫秒刹车是否会松开的感觉扣住每一位乘客的心弦,而这样“不确定”的感觉正是我们刺激感的来源。而这种感觉曾贯穿了我的小学和初中时代。


我依然清晰的记得“小升初”时的烦恼:我要在离家较近的47中和名声显赫的广外之间做出取舍。即使父母多方衡量,最终用不可辩驳的语气“劝说”我就近入学,我的心中仍然保有着第一次乘坐地铁4号线前往广外面试时那一份期待:我期待每周能够享受这样的地铁之旅,而广外的名号也将成为我初中三年骄傲的资本。可最终我却乖乖听从了父母,没能依靠自己做出“确定“的选择。


现在看来,在47中汇景的三年无论是对于我自信心的塑造或是知识的拓展都尤为关键。之所以父母的抉择被证明是正确的,之所以我自己当初没能做出“确定“的判断,是因为我对面前的事情或是决定既没有深度的理解,也没有全局的掌握。这两个因素决定了我能否将不确定的事情转化为(相对)确定,也在后来给予我高中阶段的学习生活巨大的帮助。


全局的把握是对一件事情或对选择的双方,拥有充分的了解。升入高中之前,在HFI和华附本部的抉择中,我认真地对国内的高考体系以及出国留学体系进行了详细的了解和比对。而在经历中考的磨练之后,我发现比起辛苦而又固定的传统教育模式,我的内心更加渴望一个灵活而开放的平台。现在看来,虽然当时的分析和对比不免有些片面和肤浅(比如华附本部其实和传统普高还是有很多不同,HFI也没有想象的那么自由),但在大方向的把握上我还是更进了一步。如果没有对于自身的审视以及对不同高中体系的全局了解,我想自己也很难劝说父母为我支付如此高昂的学费。


另一个自身的例子在不久前的毕业生分享会中有提到过,是关于高二下学期标化考试扎堆的处理办法。差不多一年前的这个时候,我正面临着AP/SAT/SATII三场考试的磨练。更要命的是,虽然我在学校有学习AP世界历史,但是据其他人说SATII World History的题型和AP完全不同,通篇是细节相关的选择题,所以非常之浪费时间。然而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我没有根据某些人的观点便妄下定论,反而花时间一方面寻求更多学长学姐的意见,另一方面通过CollegeBoard官网详细了解了考试的相关情况。


软件开发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则——Don’t Repeat Yourself,它意味着程序员要对于自己代码的架构有着充分的理解以至于不会出现重复多余的部分。同样地,对于不同考试拥有全局洞察的好处就是,我能够做到Don’t Repeat Myself,也就是同时复习一些共通的考点以及利用一次考试的经验帮助另一次考试。通过复习SATII世界历史中细枝末节的历史时间和人物,我在AP世界历史的LEQ写作题中感到非常的游刃有余;而AP世界历史对于历史学习打下的基础反过来帮助我成功的猜对了很多SATII中的选择题(也就是所谓的educated guessing)。当我将这些工作做完并着手于实际的复习之后,我感到了无比的轻松和踏实,毕竟所谓的压力和迷惘经常来自于对未知事物的恐惧,而确定又熟悉的事物带来的是一种“稳稳的幸福”。


 那些不确定的事 

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有些矛盾,但是我在HFI三年中学到的另一节课就是如何接纳并处理那些无法确定的事情。在高二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对于“确定”的事情有着近乎痴狂的迷恋,但最终我也明白,囿于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一个人无法掌握到生活和学习中的各方各面。


如果说“确定”某件事情的关键在于对其广度和深度上的了解,那么对于“不确定”之事,心态便显得尤为重要。我在高二高三做过许多取舍:选择参加Pioneer项目,不选择参加夏校;选择投入时间专精于一两个社团,不选择在各式新鲜的活动上进行拓展;选择全力学好课内知识保持GPA,不选择参加各类竞赛…其中夏校的问题甚至一度成为我与父母矛盾的导火索。在申请结果刚出来的时候(当时还没有WL转正),我认真地反思过自己是否在上述某一项决策中犯下了致命的错误。但最终我得到的结论是:问题并不在选择本身,因为无论重来多少次,很多选择的结果都是未知且不确定的。反而,我的遗憾在于未能在完成选择之后坚持走好接下来的路,比如在Pioneer项目之中分心顾虑没能前往美国上夏校带来的损失,又或是在与父母争吵后几次一蹶不振,犹豫不前。


几年前我曾看过一个外国的短片。街上某处挂起了一块黑板,而路过的行人可以拿起粉笔在上面写下自己生命中最遗憾的事情。没过多久,黑板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字句,而其中大多数都以“我没有做”或者“我不敢做”开头,而不是“我做过”或“我做错”。对于人生长河中诸多未知的事情,我们往往不缺少取舍的勇气或者追求自我的冲动。但是在这之后,我们会担心,会质疑,更会后悔——即使脚下这条路的一半都没有走完,我们就开始感觉自己的选择是错的。回望申请季,我从没有因为决定“ED宾大”或者“冲击藤校”而感到后悔,如果真的有,也只是对于自己努力不够的惋惜罢了。在这一点上,我做的一直都不够好,在此点出希望学弟学妹能够以我为戒,能够去大胆的面对未知做出选择,并且持之以恒地去努力。


 那些需要坚持的事 

如果想要在HFI的三年中做到不留遗憾,那么就应该有一件自己热爱并持之以恒去做的事情。这三年我加入过许多的社团,也中途退出/放弃过许多活动。但归根结底,还是有着一两件一直在做的事情能够成为一条贯穿三年的成长的“主线”,比如运动,又比如金融社。2017年的圣诞节,距离常规申请(RD)一周不到的时间里,我依然在为金融社的商赛操劳奔波。而商赛三天内酒店“空调的洗礼”甚至直接让我后来大病了一场(这里就不深究生病和录取的因果关系了)。但无论如何我一直都没有后悔。金融社学术社长的职务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上的积累,更是引领一个团队的领导力,方向感,以及大局观。


我常常将国际学校的高中三年划分为“小目标”和“大方向”:前者是学校作为跳板的部分,也就是将优秀的学生输送到更优秀的美国大学(也就是升学);后者是学校作为桥梁的部分,也就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它们也许不会在申请之中体现,但在long-run上面让人受益匪浅。有时候我也觉得光鲜华丽的录取结果经常放大了前者而忽略了后者,其实这两者应该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我也曾经沉迷于青春爱情故事片,感叹别人的花样年华正好,而自己却只能在无涯学海之中浮沉。但在金融社担任要职之后,我竟然从一次次线上会议的前期准备,线下成员们的激烈讨论之中收获到了“青春”的意义:那一个个苦思冥想的日夜,那一份份枯燥乏味的计划书,无不在为了我的坚持和努力喝彩;我也想起绿茵场上的挥汗如雨,众志成城,进球时的欢呼雀跃和失败时的互相安慰。总而言之,在HFI这样“自由散漫”的国际学校,诸多事情因为只能自己把握而无法做到一帆风顺。但哪怕多坚持一个月,一个星期,甚至一天,眼前的世界或许会大有不同。


另外一种坚持则是保持好奇心和学习的热情。我在非常晚的时候(高三开学)才因为偶然的契机入了编程的大坑。虽然我深知自己与许多cs major学生的差距,我仍然没有放弃在这个学科上进步和拓展。在申请季后的大量空余时间内,我从AP计算机科学本身的java基础起手,慢慢的融入编程社成为一个“高三的新人“,同时也不时督促自己写写博客记录自己的学习经历。前几天看到编程社大佬Michael的学生故事,读到他自己从“什么都不懂,钻研一晚上也看不懂几行”到踊跃的贡献各种开源项目,我深感我们经历上的共鸣:虽然我现在还远远到达不了他的高度,但是对于一件事情的好奇和热情是促使我们走上编程之路的共同因素。当然,我的经历也有较为独特的地方:在本该“享受申请季之后“的时间里保持学习的动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最大的困扰反而是自我的拷问:我大学也许并不会主修计算机,那我现在所做的事情有意义吗?现在不好好浪一浪,大学学业压力来了不就更没有时间了吗?好在这些疑问都能被两个因素所打破:一是知道自己学习的意义:我明白自己学习的动机并不是源于对未来的焦虑(即自己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反而,我希望计算机科学的知识能够辅佐经济或是统计学上数据分析的工作。二是对自己的要求:套用俗套的话就是”Stay Hungry, Stay Foolish”或者“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永远保持学习的动力”。希望在HFI学到的这一课能让我受益终身。



 需要总结的事


上述提到的这“三门课”是我在HFI三年里最为宝贵的收获,而其意义甚至超越了学术上的课程本身。虽然每个人对于学校的感受都不尽相同。但总体上我还是非常庆幸来到了这里,结识了非常多优秀的老师和同学。严谨的学习氛围和态度教会了我“确定”;勇于突破探索的精神教会了我应对“未知”;高一清晨走廊里的书声,Istudy日以继日读书的学霸教会了我“坚持”。这些都将会是我一生的财富。



文字 | HFI Y12 李思达

版权归原作者  |  本站公众号整理编辑  |  转载请注明出处



------------------------------------------------------------



本周日,本文主人公李思达同学将会到华附国际部AP课程说明会现场,与广大家长及学生交流分享在HFI三年生活及学习经历。欢迎感兴趣的家长及学生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