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HFI校友分享14:从范德堡到MIT,非典型“理工男”的成长之旅
2022.11.10
校友介绍
钟欣霖John
-
2014-2016 HFI华附国际部
-
2016-2020 美国范德堡大学机械工程专业学士
-
2020-2022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方向硕士
-
2022-至今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方向博士在读
“John是一名非典型‘理工男’。” 这是John当年的升学指导老师对他的描述。在HFI短暂的三年,他给大家留下的印象是非常的努力踏实,但不是埋头苦干、沉默寡言,而是善于去运用身边的资源,与同学、与老师去沟通,和身边的同学、老师都相处的非常愉快。
成为“理工男”
John从小就想做一名“理工男”,因为对诸如汽车发动机这类机械装置的“偏爱”,在大学申请和专业选择中,他没有任何的纠结,瞄准的方向就是应用类机械工程。
▲ HFI时期的"big" John
确定了专业方向,下一步就是选校。
虽然已经明确将应用类机械工程作为自己的申请方向,但John却没有一昧选择麻省理工、佐治亚理工这类工科院校,也没有选择斯坦福这种理工科强势的综合性大学,而是选择了人们普遍认为更适合人文社科学生的范德堡大学。
在这一点上,John展现出了属于理工学生的理性和严谨:
-
自己的成绩和条件并不算特别优秀,去申请工科专业强势的学校,难度会很大;
-
当时范德堡大学正好对理工专业加大了投资,而且学生规模也相对较小,在这里自己能获得更多的资源倾斜;
-
范德堡大学的综合排名较高(2014 全美Top17),非常适合ED中作为冲刺院校;
凭借着对自己的清晰认知和对学校专业的个性化分析,John在ED中就成功下车,获得范德堡大学录取offer。
引导,而非主导
和大部分国际生一样,John的美国大学第一年充满了挑战,语言、社交、文化,处处都需要适应。
▲ 范德堡时期的John
美国大学课堂中,教授是引导式学习,而非主导整个课堂——课前布置预习资料,课上抛出问题,观察、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最后给出自己的结论;上课的过程注重学生的讨论和协作能力。
好在HFI的一些课堂教学方式和国外大学是一脉相承的,无论是课堂讨论、小组作业(group project),都是习以为常的课堂模式,适应起来没有太大的问题。
但最让John没想到的是,这种教学理念是贯穿课内课外的。
从大一开始,John就参加了学校的一个赛车社团,这个社团的一项主要社团活动,就是制造赛车。
▲ 参与赛车制造,右侧为John
有一次,John被安排独立制造赛车的一个零部件,因为不确定自己的方案是否有问题,他先去找了赛车队的指导老师。指导老师听完John的想法后,既没有告诉他这个方案是否可行,也没有指出方案里的问题,只是说:你先去试着做一下。John去试了一下,才发现方案确实存在一点问题。
所以这就是美国大学的教学理念:老师更多是引导而非主导教学,在确认学生方案中不会出现安全问题后,与其直接指出错误,不如让学生自行尝试方案,自行发现问题,亲身实践往往会比老师直接讲解更加印象深刻。
助教是个好工作
对John来说,大学生活中还有一件非常值得一提的事情就是做助教(TA, Teaching Assistance)。
“我真的很建议每一位同学都来尝试一下做TA。”
这是John的原话,他认为这是一份能够非常好地锻炼学术能力和社交能力的工作,同时这也是留学生所能找到的薪酬最高的校内兼职。
有人会觉得助教又要学术能力强,又要善于沟通表达,对一个留学生来说压力太大了。但其实做助教的性价比很高:
-
学术层面:只要挺过开始的一段时间,你就会对课程内容滚瓜烂熟,不管学生问什么样的问题都可以轻松解答;
-
社交层面:你会有机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学生,你们之间永远都不会缺少话题(课程、作业),并且,你可以拥有话题的主导权,作为内容输出者你会占据心理上的优势,可以说是完美的社交能力锻炼场景;
如果非要说助教工作有压力的话,大概就是每次临近考试的时候,当你已经到了office hour的下班时间,门外却还有几十个等待答疑的学生的时候,加班所带来的体力压力会更加大一些了。
保持热爱
从范德堡毕业后,John同时进行“三手”准备——申研、申博和就业,但其实他的主要精力都放在申研和申博上,因为本科生所能从事的机械工程领域的工作都是偏重复性的工作,这不是John希望从事的工作。
在美国申请研究生,和本科生申请的形式比较类似,也是需要“入学考试(GRE)+GPA+文书”,但和本科申请相比,研究生申请更重视申请人的“硬实力”,也就是学术科研能力。
John坦言,在美国读研究生,尤其是在MIT读研究生,学习研究的深度和强度都比以前要大很多。
▲ John正在操控实验设备
研究生所采取的项目制学习方式也会带来很大的压力。
本科的时候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方式都很清晰——学校会告诉你上够多少门课,拿够多少门学分,就可以获得学位证书。
而在项目制中,你只有一个模糊的目标——解决,或学习解决某一个科研难题,这不是说完成多少次实验,写完多少份报告就可以实现的。
但John非常享受这个过程,就像被充分挤压的海绵一样,被榨的越干,吸收的越多,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划定学习研究的方向,每天都能学到很多有用的知识。
小编的话
在和John的沟通中,我发现他是一个目标感很强,并且非常热爱自己所学领域的人,他享受的是机械工程带给他的乐趣,无论伴随而来的是多少压力和困难,他都能甘之如饴。从他身上我看到了什么是纯粹的热爱,也许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做到极致。
加油!John!希望你能一直保持这样的热情,驰骋疆场!
大学申请有哪些建议?
MIT和范德堡有什么区别?
助教申请有哪些需要注意的点?
什么样的学生适合读研深造?
……
11月19日上午10:00
一起来听John分享
范德堡到MIT的成长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