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HFI二十周年特刊家长征文选登 ③|《蓦然回首,木已成林》
2024.09.14
在一次学校活动中,偶然听到黄志铭校长说起当年,创办华附国际部(HFI)的往事。二十年前,无论是学生家长,或者教工老师,大家都没有太多经验;当时一位外籍老师第一次开家长会之前,不停地和黄校说她非常紧张。黄校长感慨,“当年,老师们困惑‘怎么教’,学生们焦虑‘怎么学’。没有答案,大家都是在摸索中前进。”
那一刻,我才意识到,如今我们在HFI觉得理所当然的一切,并不是从一开始就拥有的。
我在思索:HFI是如何成长为今天的样子?
是某堂课上,老师对知识点深刻地分析以及细致入微地讲解?
是某个夏日,学生在午间答疑时段孜孜不倦的提问和导师的循循善诱?
是某条反馈问题,后勤老师对住宿细节的关注和迅速解决问题的行动力?
是某个秋日,同学们在社团讨论和思想碰撞后产生的充满想象力的活动计划?
是某场分享会,往届家长校友们把经验向后辈倾囊相授的拳拳之心?
是某个春日,师生家长们在慈善跑中欢声笑语的健步如飞和热火朝天的慷慨解囊?
是某次讨论,升学老师把学生的文书修改四次,为了让一个句子表达精益求精的责任感?
是某个冬日,班主任耐心陪伴学生在跑道一圈圈的散步,春风化雨地舒缓学生对申请季的焦虑?
我去问L同学,他陷入回忆,想起了三年前他在HFI的第一堂课……
Borlaug班合照(2021年8月)
因为是第一天开学,他认真的穿上雪白的衬衫,笔挺的西装,还有刮脚的皮鞋,勒脖子的领带。在让人拘谨的衣服底下,他发现原来HFI老师的授课,是如此地趣味盎然,引人入胜。渐渐地,在明亮的105教室中,他上喜欢这里的一切,老师们的授课风格各异,有娓娓道来的,有语速极快的,有故作“严酷”但刀子嘴豆腐心的,有高屋建瓴切中要害从不多说一句的,更有嗓门洪亮令同学们精神为之一振无法瞌睡的。
L同学总结,老师们有一个共同点:passion,对工作和对生活都充满了热爱与激情。这种特质,不仅仅令HFI的老师们专业过硬,讲课时出口成章,神采飞扬,带领学生翱翔在学术的天空,还令老师们博学多才,在课堂内外,与学生们不仅仅能在各种社团活动中打成一片,还不时向学生们展示一下自己弹琴跳舞穿汉服的爱好,畅谈阅读梭罗著作的心得,或者即兴进行一段有意义的深度对话,向学生们透露自己真情实感,哪怕一件很小很小的趣事,却让大家感到真诚,从而让学生走进了老师敞开的心扉。
L同学发现身边都是优秀的同龄人,甚至不乏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入读的。在HFI,“优秀”的定义不再是单一的,不是只有考试分数,是多元且包容的;可以是在学术竞赛的精彩纷呈,可以是社团活动的天马行空,可以是挥洒笔墨的清新典雅,可以是体育竞技场上的利剑出鞘。他们在校园内外忙碌却不盲目,有着清晰的目标,甚至早早就认定了以后深造的专业方向。这些充满朝气与拼劲的同伴,让L同学慢慢认清楚自己的方向并产生了强大的自驱和自律动力。因为与最优秀的人为伍,谁愿意落后呢?
Borlaug班合照(2022年8月)
L同学爱上了宽松的polo校服,爱上了明亮的iStudy自习室,爱上了微积分的逻辑严谨,也爱上了专注阅读文学著作的沉浸感,爱上了在CLAP做一名新年晚会幕后志愿者的无名英雄,也爱上在创客社与志同道合的的同学焊接电路的成就感,理工宅男的他真正走上了文理兼修和融入社区的成长之路。
回忆到了这里,文章开头我的疑问,其答案也呼之欲出了:
是你,是我,也是他,
是坦荡的热爱,更是志同道合的默契;
是每位HFIer的兢兢业业,努力,坚持,突破;
是在凌晨,招生老师联系全球校友做直播分享的锲而不舍,
是在深夜,升学老师在医院就诊,仍不忘在线指导学生的坚定信念。
点点滴滴,集腋成裘。
今天的华附国际,奥翔楼内外的井然有序,榜单墙上的熠熠生辉。
Borlaug班合照(2023年8月)
HFI,
是完美融合中国学生特质和国际教学理念的美丽校园,
是学术声誉、社会影响力都遥遥领先的卓越国际课程体系,
是理智上传道授业解惑,情感上与学生亲如家人的优秀教工团队,
是每年源源不断奔赴世界各地,学术成就硕果累累的历届莘莘学子。
在HFI建立二十周年之际,让大家回顾往事,不忘初心,才能有最好的延续。
所以我提起了笔,写下了这段记忆。希望华附国际部的故事,一直写下去,后续更精彩。
筚路蓝缕,漫漫二十载光阴,蓦然回首,木已成林。
作者|2024届Borlaug班L家长 Yao
L同学:2021-2024就读于HFI
现就读于南加大工程学院 ECE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