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闻
新闻

HFI二十周年特刊家长征文选登 ④|《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2024.09.20

2010年,刊登在广州日报上的一则广告引起了我的兴趣。我带着对华附AP(华附国际部当年的简称)的好奇心走进朱校长的讲堂。那时候的朱校长,年轻而富有激情。他分享的教育理念,以及他在美国访校期间的见闻为我打开了一扇门窗。当时自己也在读《窗边的小豆豆》、《哈佛女孩刘亦婷》之类的书。对国外的教育了解并不多,但是直觉却告诉我,那种教育氛围、教育理念就是我理想中的大学教育。真希望我的孩子去到这样子的学校读书。在朱校长的讲座中,我看到了华附国际部对教育的热情和追求。我相信,在这里,我的儿子可以接受到更全面的教育,培养出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能力。


同一年的暑假,我们全家第一次去了美国,走进了斯坦福大学。短短的一个小时校园参观,至今印象深刻。斯坦福大学的校园环境优美,教学设施先进,学生们都非常积极向上。在那里,我深切地感受到美国教育的魅力。回国以后,大儿子很坚定地做了去国际部读书的决定。当时华附AP(华附国际部当年的简称)这种国际学校比较小众,也没有毕业生,是在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虽然我们相信创始团队一定会全力以赴,但也难免忐忑不安,有一点点担心。为免孩子日后后悔,我们让他写了一份保证书,清晰阐明自己到华附国际部就读的决心。


Ford黄校长的微信头像


Ford黄校长的微信头像,一个年轻人背着一个大书包,向着前方有光的地方砥砺前行……


哈哈,太形象了,当时年纪轻轻的他来到华附国际部,是孩子的班主任兼宿管员,我觉得这就是华附国际部初创阶段的一个写照。那是一个没有微信,没有视频号,没有小红书的年代,比较安静。孩子们除了学校规划的学习之外,偶尔会在周末累积一点志愿者的时间。没有参加托福的培训。没有搞很多特别高大上的学术活动。那一届的学生人数不多,但是优秀的孩子也非常的突出。我还记得,当年参加毕业演讲的曾倩仪的录像视频在后来不断地被重播,成了经典。


回想起当初的华附国际部,我感慨万千。那是一个充满激情和希望的年代。年轻的教师们怀揣着梦想,努力为孩子们提供最好的教育。而孩子们也都非常的勤奋努力,积极向上。在那个年代,华附国际部没有太多的资源,但却拥有着最宝贵的财富:一群热爱教育、追求卓越的师生。正是这群人,共同谱写了华附国际部初创的辉煌篇章。


我们家的弟弟比哥哥小九年,潜移默化之中,弟弟的梦校早早的就是华附国际部(以下简称HFI)。有了这个目标,他上过学而思的奥数培训。在广外初中的乐团,学会了演奏萨克斯。因为他相信除了成绩之外,还要有自己特别的阅历和经历。梦想是人生的指南针,而弟弟的梦想早早地为他确定了前行的方向。2019年,在他申请HFI的时候,国内的留学已经如火如荼,周边有很多的同类型的国际学校。论学校的硬件,这些学校的配备也有很多非常的高大上的。我们陆陆续续的去参观访问了一些,然而我感觉他从来没有选择别的学校的想法。推荐给他的其他学校他都是不置可否就否定了。同时支撑我们让他入读华附时的一个坚定的想法就是:在高中阶段,我们在国内可以再找一些培训补习一下。我们更看重相信华附为孩子终身负责的教育理念,最关键的是,走出国门以后,我们希望他的基础是扎实的,是我们可以放心的。


HFI在从高一开始开设的课程就是为了学生大学做准备的,其中包括涵盖了国内高中三年的理科课程,相当于大学各个理科专业的入门课程。一门Pre-AP教会学生如何使用各个大学生常用的网站,工具,以及运用各美国大学普遍的作业格式要求来提交作业。一门ECC为学生准备以后的学术文章,学术报告的写作。还有两门General English课程帮助学生备考托福,SAT,ACT等标化考试。回过头来细想,所有的课程都或多或少的在学生前进的道路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2019年的春节正当大家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一场盛大的家校联谊会之后,一切戛然而止。不期而遇的疫情,学校一个接一个活动被取消,孩子们一场又一场的考试被中断,上课也从线下改为线上。考试从集中变为每个人在自己家里考。虽然课程依然一日日的推进但是无论是老师和家长还是学生,对于下一步都是迷茫。直面所有的不确定,大家也只能够抓住每一个能够被辨认的“锚”努力继续前行。2022年的5月7号,在申请季的末班车,弟弟拿到了他心目中的理想offer,直到2023年1月16日,被延后开学半年后,弟弟的本科之旅才正式开启。


疫情期间HFI老师的付出也实在令人动容,事发突然,基本上每一个老师都没有做好线上教学的准备。在客厅里讲课,在空荡荡的教室里对着电脑讲课屡见不鲜。在很多上了年纪的老师的课堂上,时常会有他们孩子的哭闹声,老师们不得不停下他们的教学,转身去照顾这些一岁两岁的小朋友。为了赶上进度以令线上教学达到线下教学的效果,很多老师甚至牺牲了他们原本的下班时间,加班加点完成课程内容。即使是一个早上重复四遍一样的内容,也没有任何一个老师使用录播的方法完成授课,全部是一字一句的重复。班主任每天早上也早早起床,一旦任何老师汇报某一个学生没有按时出现在屏幕上,班主任就会通知家长,确认学生没有因为睡懒觉错过任何内容。这段时期,学生们在艰难的疫情环境中,也展现了强大的适应能力。他们在虚拟世界中学会了更多的自主学习,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时间管理能力。这无疑是一次全新的学习体验,让他们更加坚韧,更加适应未来的多变环境。


两个孩子前后脚从HFI毕业,那么到底选择华附国际部的教育给孩子们的成长带来什么样的积极的影响呢?朱校长曾经说过希望自己的学生拥有的是中国的情怀,和世界的眼光。留学,也可以说是孩子们后天混血的一个过程,无论对于家长还是孩子的生命的体验,当中都会融入更多的观点,文化,站在中国的角度去看世界,也能够站在世界的角度去看中国。这不仅是一场学术之旅,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孩子们在国际化的氛围中收获了更为广阔的视野。


两位孩子在异国他乡的独立生活所获得的勇气和体验是无法用言语完全描述的。这种独立性的培养,让他们学会了独立解决问题、组织生活,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家庭和学校共同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全方位的成长平台,培养了他们的领导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每一次走完了整个申请季,都深刻领悟这真是一个环环相扣、充满了挑战与不确定性的项目,每一项都有明确的截止日期。个人规划,标化的准备,课外活动的选择等,但是其内容却是充满灵活性的。更像一场自助餐,甚至孩子的状态本身也是一个大的变量,确实折磨人,需要每个申请者不停的做出调整。我们需要花很多的时间去思考,孩子有什么兴趣爱好,将来想做什么。在林林总总过往的经历当当中,发现他们的兴趣爱好,特长,然后通过适当的方式去展现出来。


孩子们到了到国外之后,要自己去找房子,找室友搬房子。弟弟说在纽约生活的时候,终于明白,扔掉一只坏掉的旅行箱,都跟国内是完全不一样的处理方法。这些细节虽然看似微小,却是对他们独立生活的一种历练,培养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一个四季如春的城市,到美国的东部去经历酷寒。美国的东部极度严寒,而且四季更加的分明。哥哥说,冬天下雪的时候,扫雪就是他们的体育锻炼。林林总总,我相信这些都是孩子们独特的思想沉淀和故事的经历。有人因为看见了,所以相信,有人因为相信,所以看见。曾经问大儿子,如果让你重新回到HFI的校园,你希望改变的一些原来的做法是什么?他很坚定地说,我希望更加积极主动的去参加HFI的各种社团活动。当你决定成为一名HFI的学子的时候,你一定要具备的品质就是你要更加的主动,积极,有勇气,不放弃。


希望孩子们能够客观多维度看待自己所处的大时代与环境,把自己调整到一个平和的心态,在不同的教育平台上,无论是东方的还是西方,最终是要全方位的成为教育的受益者与奉献者。我们理解的国际教育就是如此,今年是HFI成立20周年,在这20年里面,学校先后培养了2000多名优秀的学生。我们有幸参与了其中的两段。感谢所有老师的陪伴。也感谢所有一起前行的家庭和孩子们,因为相信,所以看见。在这个历程中,我深刻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对人生的塑造和启发,HFI正是这样一所学校,不仅关注学科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让他们在面对未知世界时能够从容应对,勇往直前。愿与大家共勉。祝HFI越来越好!


追随哥哥的脚步,熬过了三年疫情,弟弟抵达纽约,兄弟见面,

哥哥喜上眉梢,弟弟还带着一路跨山越海的疲惫

@潘智燊 @潘智恒


2019年,兄弟俩在华附合影,这一年哥哥从CMU研究生毕业,弟弟正式入读HFI


作者丨HFI 2013届潘智燊、2022届潘智恒家长 王丹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