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闻
新闻

HFI二十周年特刊家长征文选登⑥|《养娃记》

2024.09.27

··  养娃记  ··

— 记孩子成长中的几件小事


我有两个孩子,姐姐比弟弟大六岁。姐姐上小学的时候,总喜欢在餐桌上做作业,而弟弟总在客厅里欢快奔跑追逐,时不时跑到姐姐身边,在姐姐的作业本上写写画画。我们虽然担心这会打扰到姐姐的学习,但也觉得在客厅学习一方面方便她随时问我们问题,另一方面也能培养姐姐学习的专注力,所以就没有强求她回自己房间去做作业。就这样,从小到大,姐姐都是在餐桌上学习做作业,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等到弟弟开始上学,他也学着姐姐,养成了在餐桌上完成作业的习惯。在餐桌上学习培养了孩子们的专注力,使他们可以在各种环境中都专注完成手上的任务。我们一直鼓励孩子,学的时候专心学,可以事半功倍,剩下的时间就可以好好玩。这让他们从小就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因为他们知道首先完成重要的事情,之后便可以自由地享受他们喜欢的活动。


孩子们常回忆起小时候每周最期待的事情之一就是和爸爸一起去新华书店。爸爸挑选他的经济社科书籍,孩子们则沉浸于他们儿童画册和小说传记中,每次每个人都会提回一大袋书。回到家后,孩子们总是把自己的那袋书提着到处走:上楼下楼、去学校、周末去深圳外婆家,直到把这袋书读完为止。他们甚至也会翻看爸爸的书籍,而爸爸也阅读过他们的《哈利波特》。这种与父亲共同分享的阅读时光,培养了孩子们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018年12月8日,儿子收到斯坦福大学提前录取通知书时,有人问他有何特别的学习心得。儿子回忆说妈妈的片段式学习法非常有用。从小学以来,一直到高中往返广州珠海,每次上学放学开车的路上我都会放上英语录音,利用零碎的时间培养他们的语感,积少成多。从小对难记易错的语言点,比如说some time 与sometimes的区别,我会用便签纸把它们贴在书柜前、冰箱上等等家里的各个角落,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反复记忆。


儿子升高中时,同时考上了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本部和国际部,在最后决定的前一晚,姐姐还从悉尼打了一个小时的电话,讨论是否和姐姐一样选择华附本部。但儿子最终自己决定要去美国留学,选择了华附的国际部,希望收获不一样的国际化视野。也确实儿子在国际部的三年是开阔眼界的三年,是按照朱志东校长提出的“未来人才核心素养必备的六大能力”培养的三年。学校采用的是一套开放并独特的系统,允许学生试错,鼓励学生深度思考“我是谁”,“我到底对哪些方面感兴趣”;倡导文科生具备理性思维,理科生充满人文情怀。


作为家长,我能感受到在这个平台,他们被充分的尊重、被启发、被教育。儿子在这三年展现出强烈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辩证思维,喜欢上了哲学。他的独立思考和主见也体现在当时选择升学指导这个决定上,他一直不愿意找升学顾问。直到高二下学期的暑假遇到一位刚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回校演讲的师兄,俩人一拍即合。在美国大学的早申请中,儿子也是非常坚定地坚持报考美国斯坦福大学(REA)。成长的道路上,我们始终倾听孩子的想法,尊重他们的决定。如今在斯坦福,他也继续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了哲学和计算机两个专业。


爱和信任是一切的根源。正如朱校长在2023年毕业典礼上的寄语:“有父母和学校老师们给予你们的爱和信任,你们定会成为让我们骄傲的年轻人”。我们始终注重培养孩子的性格,给予他们成长的空间,尊重他们的个性和想法。这是我们爱他们的方式。我们很欣慰能用这样的爱与陪伴见证了他们自信、坚强、独立人格的成长。


作者丨2019届Shaw班陈嘉辉妈妈  章小玲

2024年1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