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闻
新闻

2020学生故事二十二 | 湛咏诗:应至之地

2020.05.21


湛咏诗(Vincy Zhan)

华附国际部2020届毕业生,初中毕业于广州二中应元学校,在19/20海外大学中获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纽约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等、滑铁卢大学等院校录取。



文字 | HFI Y12 湛咏诗

图 | HFI 天宇 / Eric

版权归华附国际部 | 转载请注明出处



与其说这是一篇学生故事,不如说是补全一篇未完成的主文书。随性写作,如有不妥之处也请赐教。



我喜欢星空。


隐约记得四岁是一切的开端,那时候我和发小坐在小区里的健身器材上仰头看夜空。尽管城市光污染晕开了大部分相对微弱的星光,依然有四颗明亮的星星发出光穿过厚重的云层抵达地球。那一刻我恰巧抬起头,四点光扑通一声落到视网膜上,有什么开关被打开了。


从那以后我就对太空产生了特殊的兴趣。翻十万个为什么,一定会从天文有关的页数开始读起。如果吃饭看电视,我一定会去看一眼CCTV9和10正在播放的节目是不是与天文有关。某一年我跟家人说生日礼物想要个天文望远镜(虽然知道它很贵),结果被母亲以“家里已经有双筒望远镜了”回绝,失望了好一会。


在十四岁那年的夏天,我去了加拿大。温哥华的纬度偏高,即使到了晚上九点半,晚霞依旧能烧红半边天。等到它完全消退,无数星辰就占据了天空,明亮的光芒铺天盖地。那一瞬间我觉得我的胸口被摁住了,几乎无法呼吸,双脚明明接触地面,却像是飞在夜空,群星近在咫尺又远在天边。我牢牢记住这种感觉,尽管当时还不知道它叫什么。后来GE课Delia让我们读了老SAT的文章,才知道了它的名字:sublimity。十点半的时候我们离开公园,表哥问我玩得开心吗,我点点头,却不知道从何说起。在刚刚过去的申请季,这片星空和它带来的震撼成为了我的精神支柱之一,支撑着我往前迈出一步又一步。


我曾将自己的经历与那篇老SAT的文章中描写的感受做对比,并大概明白了我感受到sublimity的原因:因为宇宙广阔无边,因为天体庞大。世界的秘密,那片鲜有人踏足的雪原,就存在于此。在这种极大的尺度下,世界运行的基本规则会被放大,因为连恒星这种无比强大的存在都要遵守规律。对于我来说,这个世界的秘密就藏在宇宙中,掌控着世界的进程,维持着世界的稳定发展。而我不自量力地想在这片雪原上留下一个脚印。


我对这个世界有强烈的归属感。我与其他一切相同,都由一堆质子中子电子构成。换句话说就是我是它们,它们也是我,我们相似又不同。但是我们都受同样的规律约束。拜此所赐,我对目前接触到的所有自然科学科目都有兴趣。我每多学一点,对这些规律就多一点了解。虽然对各个科目的偏好稍有不同,但是我确实认为它们都非常有趣,也愿意尽可能多花时间在它们身上。


但是就算我现在能如此肯定地表达出我的喜欢,我也曾经历过一段怀疑自己对科学的兴趣的时间。高一时学习节奏与初中相比显著加快,我学起数理化生不再像初中那样得心应手。这种学习上的困难让我有些失望。我开始怀疑,我是真的喜欢自然科学吗,之前的热爱是不是仅仅是成绩好带来的假象?


这个问题被一直留到了高二升高三的暑假,我在一个科学论坛上听到了一位核聚变研究员对他们正在进行的可控核聚变实验进行介绍。他们的装置庞大但精巧,每一个结构设计都对应着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法。一环扣一环,简洁又优雅。当时我无比希望自己能完全理解它的运作原理,就像我曾经在课堂中一样。但苦于知识有限,只能听个一知半解。结果在下的时间里,我经常不可避免地想起那台美丽的机器,胃口一直吊着。


我想我只是好奇而已——见到一台运行流畅、能完成(或者即将完成)伟大事业的机器,就会好奇它的运作原理。这些机器包括了那个核聚变装置,这个宇宙,还有生物们等等。只要能弄懂它们的运作方式(哪怕只是其中一小部分),我的好奇心就得到了一些满足。这听起来有些自私,但又确实是能最大限度点燃我激情的东西。


而工程具有将自然科学的理论和对世界的了解带到人们生活中的能力。这些或许会帮助我们优化现有的机器,搭出性能更好,效率更高的代替品。


机器人出问题了,那就检查硬件和程序。世界这台机器的运行在我看来堪称完美,那么它运行的方法就更值得被研究。甚至生物们也是精巧的机器。只要按照正确的方法建造机器,它就能给出我想要的结果。工程中的这种确定性让我很安心,而这也是我最终选择申请工程学院的原因之一。


于是我明白了,我对科学的兴趣源于好奇,而好奇根植于我的内心。最终选择了自然科学和工程,不是仅仅因为自己擅长,而是因为它们真的有意思。就算进了大学,面对更艰难的课程时,成绩可能达不到自己的目标,只要尽力前行就好。虽然也不知道自己能做到什么地步,但是努力了就问心无愧。进一步说,如果我以后走科研这条路,就算成就可能没有我想要的那么高也问题不大,毕竟科学本身是值得我尽全力去追逐的对象啊。


最后讲一点关于伯克利的事情。


第一次听到UCB(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名字是在初一参加游学团的时候。虽然参观大学时只是走马观花,但UCB是为数不多给我留下了印象的学校。尤其是那座红砖图书馆以及它门前洒满阳光的小广场(只留下了这个印象我也很惭愧),除此之外的记忆在几年之后已淡化。高一时升学指导老师布置了school research的任务,我在纠结该从哪间大学开始时,我妈妈在房间里的书柜上发现了从伯克利买回来的纪念徽章。那一整个下午我都沉浸在一个又一个UCB学生写的个人体验中,被它极强的学术与科研实力和开放包容的校风折服。依靠着当时对申校仅有的一点了解,我得出了只要我努把力,说不定我也能进UCB的结论。UCB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我的梦校。


然而随着时间流逝,我逐渐看到了我与这样一所顶尖名校的录取学生之间的巨大差距:我的标化成绩不算理想,甚至可以算是有劣势。而加州系统的大学又向来被认为是比较分控的学校(实际上并非完全如此),招生官可能在看到我的标化之后就想拒我了。学校官网上罗列的长长一串荣誉更是看起来与我完全无缘。我不敢跟别人提起我的梦校,因为它看起来太遥不可及,何况加州系统的学校并没有ED来增加被录取的机会。后来我干脆告诉我自己,我没有梦校,每一所学校都很好,谁录我都好,以此来减轻自己的执念。这确实有点用,至少我不会在选校的时候带着一层滤镜看其他学校,对待考试和essay时也不会给自己“如果你这次没考好/写好伯克利就不会要你了”的暗示。


申请季来临时就更加由不得我想太多关于伯克利的事,一份又一份文书让写作能力并不强的我绞尽脑汁,也经常熬夜。提交完ED1后我算了算,发现加州系统申请的截止日期在11月30号,比RD早一个月。于是我决定先写加州的文书,写完就去写RD文书。结果一写就写到了交申请当天,在截止时间前4小时才敲定最终稿。在此也奉劝各位学弟学妹不要学我,凡事早开始,早点决定主文书使用的题材(我的主文书有4篇废稿,3个使用了的版本,合计7个题材),这会让你的申请季变得轻松不少。


或许是慢工出细活,加州的4篇文书虽然不算特别有文采,但是基本都从不同角度展现了我的特点。或许也正是这份真实打动了招生官,让我有幸能走进心目中的学术圣殿,与许多优秀的同学度过宝贵的大学四年。


UCB放榜的那天我没有第一时间去查结果,因为心里已经认定了自己会被拒。强行让自己在醒过来之后又睡了一个钟的回笼觉,为的就是使自己处在还有希望的状态(说白了就是不想面对)。终于磨磨蹭蹭地起来吃早餐时,发现老师已经公布了当天同学们的录取结果,遂转头回房间看portal,发现被录了。


我是有多幸运啊。


题外话,一开始我甚至怀疑招生办发错offer了,在收到offer后的一整个星期都在留意邮箱里有没有UCB发来的邮件。结果只收到了几封给新生的通知,看来offer是真的。


截至交稿当天,当事人心情激动,甚至写下这句话时还在笑。


-----------------------------------------


放弃了一心追寻,老老实实地走了一段路之后,发现自己已经到达了应至之地。


受篇幅限制,无法对大家一一感谢,十分抱歉。


感谢我的父母和家人一直以来的支持和无私奉献。


感谢我的老师们的指导和鼓励,特别是帮我写推荐信的Laura和Jenny。特别感谢金老师在我高中三年的规划和申请季中给予的帮助,Delia让我醍醐灌顶的GE课,还有Cecilia和Lillian两位班主任对我们的关照。


感谢同学和朋友们的鼓励和支持,大家一起努力一起奋斗的经历我一定会记住。


感谢pzf和Luna在申请季提供快乐源泉。


再次感谢Luna的鼓励,与她天马行空的聊天,和交往中一直感受到的真诚。


最后,感谢读到这里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