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生活

首页 > 校园生活 > 校园动态
校园动态

2021学生故事十七 | 林佳微:破茧

2021.06.09



华附国际部2021届毕业生,初中毕业于东莞东华初级中学,在20/21海外大学申请中获美国康奈尔大学、卡耐基梅隆大学、普瑞特艺术学院 (奖学金105000美元)、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雪城大学,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爱丁堡大学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奖学金10500加币)等录取。



文 | HFI Y12 林佳微

图 | HFI Y12 林佳微/Eric

版权归华附国际部 | 转载请注明出处


"It's no use going back to yesterday, because I was a different person then."

--Alice in Wonderland



记得小的时候,我在家里看的第一部蓝光3D电影就是《爱丽丝梦游仙境》。虽然音效和视觉感受并不如在电影院观看的体验,但是我仍然被兔子洞下奇幻的世界深深吸引。能让人变大变小的药水、会说话的蓝色毛毛虫、还有丑陋但美味的奶油手指……这些我从未见过的事物,让我对一切未知愈发好奇。自那时起,我便希望,终有一日,能揭下一切未知的面纱。


年幼的我有许多奇思妙想,也有很多“胆大包天”的举动。我曾为了证明凤凰是真实存在的,每晚偷偷在被窝里许愿,希望第二天一只小凰能出现在我精心为她准备的窝里;我曾为了寻找知了,经常攀爬那些奇形怪状、有一定高度的树;我曾为了摸索“红果子”为何物,两次偷吃生的小米椒,被辣得眼泪鼻涕哗哗流。行动先行,似乎成了我探索世界的重要途径。那个时候,我仍是想到什么做什么的性子。一股子的冲劲,似乎永远也无法消耗殆尽。


对世界的探索在我四年级寒假时以新的方式到来。据说,我小的时候曾因看到父母在海南旅行的合影而感慨:“爸爸妈妈好幸福”。从此,父母每次旅行都带我出门。四年级的暑假,我第一次带上护照出国门。许多细节在记忆里褪色了,但我仍然记得来普吉岛机场接我们的8人巴士有紫色的天花板,周围有一圈星空的图案;我们居住的第二个酒店的大堂,有类似凉席一般的棚顶。虽然那时的我对文化差异没有深刻的认知,但我还是能隐约明白,不同的国家大不相同。对于这个世界,我好像了解到了更多细节,但是我却愈发捉摸不透了。随着后来每个寒暑假的出行,这样的感受更加强烈。


再大一点,我才意识到假期不是拿来玩的。当我拎着一大袋乐理书从老师家里走出来时,我哭着喊着跟母亲说道:“我要自学,我要自学……我不想写这么多作业…….”她摇了摇头。那一刻,我悟了:假期是用来补拙和赶超的。也是那个时候,我才明白我快要小升初了,而我应该要考的学校,是市里最难进的初中。


因为小升初改革多了一个面试,我上了人生中第一个课外辅导班。在与鸡娃们沟通的过程中,我才知道当我还在少年宫上乐高机器人的兴趣班时,他们已经开始提前学习高年级甚至初中的知识了。看着身边的人《举一反三》做了一本又一本,而我才刚知道奥数的存在,内心十分复杂。“幸好我醒悟得早,没有落后太多。”我庆幸着,却没发现有些事物开始离我愈发遥远。


成功考上公费生之后,我的人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章程。我第一次明白,人在社会中承担的责任定义了人的意义。天真烂漫、无拘无束、随遇而安……这些我向往的状态都不是褒义词。当我在60人的班级里,用我六年的班长经验,第一次行使班长的权力时,我被现实狠狠得扇了一巴掌。天真烂漫不是不谙世事的理由,无拘无束不是没有计划的借口,随遇而安不是放弃反抗的原因……三年的磨练,我似乎从里到外都变了,或许,我又似乎只是将厚重的丝,一圈一圈地把真实的自己裹在其中;或许,我这个满是棱角的原石只是被生活中的磕磕碰碰磨得愈发圆滑罢了;或许,我只是幸运地将自己塑造成最契合社会的形状。那个时候,我深深热爱着这种适合生存于真实社会的状态:我被接受着、被容纳着、被注视着。


出国读书在东莞并不是主流,而我也曾一直以为自己会在高考后去一个好大学,然后考研、工作。也许,是初一暑假去美国游学的时候,我被那里的学术氛围吸引住了;也许,我只是潜意识里想拿回对自己生活的主动权与决定权;也许,我只是想逃离某个我未曾分辨清楚的状态。初二下学期,我临时决定高中就读国际学校,而且,我还要考到广东省最好的国际高中。还是那样想做什么就去做了。但是那时,我不喜欢这种毫无计划的感觉,就像我未曾长大一样。



◐◑◒◓◔◕



高一上学期,一切于我都不顺利。入学发现身边的同学大多上过学校的EAP课程,而我才知道EAP的存在。这种被主流抛弃的感觉,再一次涌上心头。我的英语真的太差了。当我的同学们能即兴用英语竞选演讲的时候,我却只能拿着早就准备好的冗长的演讲稿磕磕巴巴地念着;当我的同学们能洋洋洒洒写下一篇逻辑严谨的论文时,我却还在纠结论文的结构应该是怎样的……遥不可及的差距再一次让我意识到:假期是拿来补拙和赶超的,而我又忘了。我为何将初三暑假这个黄金时间变成了英国之旅?我为什么不能像其他同学一样努力,像一个成熟的大人一样学会做有意义的事情呢?


三思而后行,思毕便不行。像长大了的爱丽丝重回兔子洞下时那样,不敢将白色的玫瑰涂成红色,不敢征服那些长相凶恶的野兽,不愿意认同自己曾经进过这个梦里,我也开始对一切未知表示质疑和抗拒。我并没有那种欲望去踏足我不熟悉的事物了,因为这是很鲁莽的。成熟的人不会鲁莽,他们会知道什么时候前进,什么时候驻足。而我,还在学习如何变得成熟。因此,我需要思考那些我尝试铭记的真谛。第一,假期不能拿来探索未知,浪费时间。第二,别人做过的事情我不能不做,不能落后。第三,最适合生存于社会的人是满足社会的一切期待的。这三条“真谛”,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


高一上学期快结束的时候,我开始意识到有些事情不太对劲。当其他人认定我未来会学习社科的时候,那层层包裹我的茧出现了第一道裂痕。为什么女生一定会选择社科作为未来发展的方向呢?因为这是社会的期待吗?那些蒙尘的记忆碎片开始变得锃亮。我想起小学六年级刚开始上奥数的时候,培优班有一个数学老师对男生的期待远大于女生,甚至公开讲过“女生学这些可能会有些吃力”,以至于那时的我也认为自己作为一个女生,初中的时候会学不好数学。上了初中之后,我的数学并不如自己想的那么糟糕。相反,初三之前的大考我几乎都可以拿满分。课余的时候,数学竞赛的内容也让我觉得数学是一门有魅力的学科,而我能在这知识的海洋里用不同的姿势遨游。但是我记得那个声音。一个男生的家长曾经对我的母亲说:“女生就是初中努力,所以学习比较好。但是高中呀,还是男孩子学得来。女生搞不定理科的。”是的,我想起来了。初二的我想逃离这个声音。虽然那时不清楚这是我对刻板印象的抗拒,但我就是不希望自己被只言两语定义,甚至,被他人定义。



◐◑◒◓◔◕



“你是谁?”那只蓝色的智虫不止一次这么问过爱丽丝。这也是我经常需要思考的问题。如果是以前,我会说:“我是一个在努力成长为女人的女孩。”可是现在,我不知如何理解成长这个词汇。小的时候,我特别喜欢在写作文时将成长比喻成背着空空的行囊上路,随着路途愈发遥远,背上的行囊也会逐渐充实,因为里面装载的是旅途中的故事,是完善自身的生活技能,更是通向成人世界的必要品质。那个时候,我以为这趟旅行是加法,启程为零,终点为正。可是当我离终点愈来愈近的时候,我才意识到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我不可能背着如此沉重的包袱上路。当我拾起一件“必需品”时,我总要舍弃点什么。而现在我明白了,我舍弃的是小时候那份敢做敢闯的冲劲,那种永远希望生活在舒适圈外的勇气,还有那种对一切未知的探索之心。小的时候,我立志把世界上所有过山车全部都玩一遍,现在脑海中却只剩下各种游乐设施发生事故的画面,面对过山车,我开始踌躇不前;小的时候,我想驾驶着世界上速度最快的跑车在公路上奔驰,现在当我坐在驾驶位上,左脚离合,右脚刹车的时候,我只希望自己以后开车能以龟速前行;小的时候,我想乘着帆船环游世界,漂过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现在,我却只想着海中巨兽和沉船事故。在这段通向成年的旅程里面,我把最初的我弄丢了。



◐◑◒◓◔◕



我忽然想起以前阅读毛毛虫变态的科普文里,对于破茧成蝶的讲解。人们只关注到丑陋而脆弱的毛毛虫似乎终有一天会变成美丽而更强大的蝴蝶,却不知道这个裹成茧的过程中,有多少意外和遗憾。首先,毛毛虫需要把自己裹起来。在成为蛹之后,如果蛹未曾摔落在地或者融化,一场表面励志内里残忍的变化会悄悄发生。成虫盘,即成为蝴蝶的细胞会开始增殖分化,而毛毛虫的体细胞则在胱天蛋白酶的作用下凋亡。毛毛虫的身体化作养料,滋润着成虫盘的发展。破茧成蝶,是在毛毛虫的自我放弃下实现的。因为毛毛虫的体细胞根本没有机会成为蝴蝶的一部分。


破茧成蝶的过程与我的成长经历类似。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多束缚缠绕着我,将真实的自己掩藏了起来。接着,为了变得更强大,我必须放弃那个最初的我,来实现质的转变,成为一个独立自主有担当的成年人。就像毛毛虫的自我分解一样,我曾经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和毫不成熟的举动也被岁月分解成了养分,滋润着我成为一个标准的成年人,一个适应于社会,被社会定义为有用的人。


可是,这与我的初衷大相径庭。我来到国际部并不是为了成为一个被标准定义为成熟的人,不是为了成为众人憧憬的蝴蝶的。就像初二那时毅然决定远离内卷题海战术,远离刻板印象,远离被定义那样,我纯粹是为了找寻自己,探索一切未知的。可是,随着现实的打击,我又不自主接受了那些真谛:利用假期超车,学会分辨舍得,走向人生巅峰。鱼和熊掌不可得兼,毛毛虫与蝴蝶无法共存。曾经的我便是如此,在毛毛虫与蝴蝶之间选择了成为蝴蝶,在所谓真谛的引领下舍弃初心、失去自我。但我仍然记得那个曾憧憬着探索一切未知的小女孩,在岁月开始的地方等待我的回眸。所以,我想去找她了。思索完这一切,我又悟了:忘了那些真谛罢。


我意识到,破茧不一定是为了成蝶。破茧于我,可以仅是为了蜕下层层包裹的束衣。做大家都做的事、做被其他人所期待着的事就像牺牲健康成就美丽的束身衣一样,把我勒得生疼。当我开始接受我的周末应该由自己安排的时候,我发现破茧并没有那么艰难。外出拼命补习的方式不是缩短自己与其他人的距离的唯一途径,被打乱的计划并不能影响我的一切节奏。所有的小确幸都是平淡生活中的点缀,吸引着我逐渐迈出舒适圈。那个曾经想在兔子洞下一探究竟的小女孩似乎重现了。


我回忆起了陪伴我童年的乐高积木。在那个女孩子被期待着与芭比娃娃玩耍的时代,我正用着乐高积木搭建自己的世界。从雪地摩托到宇宙飞船,乐高搭建了我童年里最牢固的记忆,也搭建了我对空间的热爱。尽管许多人都对我说:“你一个女生,要学建筑吗?”但我从未对他们的建议妥协。学习建筑是我对这个世界探索的重要方式。从前是旅行,未来是创造。我不再是那个会因为社会的偏见而怀疑自我,甚至试图改变自我的人了。我想破茧,不是因为我想成蝶,成为大家都喜欢的蝴蝶,而是因为我想留住最初的自己,成为那个小时候期待中的自己。



◐◑◒◓◔◕



未来的任务很多,但我希望总有一段时间,我的心仍在旅行。倾听山泉的叮咚声,欣赏湖面的圈圈涟漪,或者隐藏在异国他乡的小径中。我想去冒险,去了解那些我不曾知道的故事,去闯荡我不曾踏足的境地,而不是将夏校、比赛、上课、Pioneer、社团这些让我变得看似更加成熟、更加适应于大学生活的事物铺满前进的道路。所以,那一刻起,我仍是想做什么就去做了。我想收集昆虫,建造自己的昆虫王国。因此,高一暑假,我跑去山里住了几周。虽然我没有什么专业技巧,甚至精心布置的灯诱环境也被山上的野猫毁得一干二净,但我仍然享受每一个捕捉昆虫的时刻。我想体验建筑师的生活。虽然那个时候我什么软件也不会用,甚至连建筑设计大致的流程也不清楚,认为建筑由建筑师决定其发展,但我仍然参加了福鼎市嵛山岛的公交车站设计项目,在日夜颠倒的两周里找到了自己的节奏。高二上学期,我和学校的几个小伙伴一起参加了CTB比赛。虽然那时的我们没有任何专业建筑技能,提出来的概念也略为幼稚,但我仍然尝试通过微博去联系专业人士,成功获得了他真诚的建议和鼓励。我热爱并享受这种不断突破自己的感觉,就像一点一点打破身上的束缚那样,逐渐释放真实的自我。


这18年的旅程,我完整体验了破茧成蝶与为自己破茧的区别。有的时候,我觉得梦校青睐我大概是因为我比较真实罢。以前的我并不能理解在爱丽丝梦游仙境的结尾里,为什么智虫最后以蝴蝶的形式停在了爱丽丝的肩头,而不是一只蓝色的毛毛虫。可是当我将破茧成蝶的真相联系到这个场景时,我忽然意识到,对于爱丽丝而言,离开兔子洞的她确实再一次成为了那个不愿意相信奇幻世界存在、向生活妥协的人了。也许我也会如此。尽管现在的我仍然选择为自己破茧,而非破茧成蝶,但并不知道10年后,或者20年后,我是否会成为了那只能在社会里自由飞翔、穿越障碍的蝴蝶。不管如何,希望未来的自己在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仍然可以找到那个愿意穿越时空、挑战不可能的爱丽丝。



一些第一次


第一次学拉花 / 图by Janna



第一次学拍摄昆虫/图byJanna




第一次人体临摹/图byJanna



第一次参与的建筑项目【主体完工】/图byJanna



◐◑◒◓◔◕


最后


感谢父母。谢谢你们没有将我的童年时光塞满学习和“计划”,让我在每个假期探索世界不同的角落,去做那些我热爱的事情,尊重我决定出国读大学的选择。谢谢你们无限包容我每次回家后将最脆弱的自己暴露的样子,用一身柔软接纳我身上的刺。

感谢Jessie在申请季的时候永远耐心地接受我所有的负面情绪,让我在一次次打击中重振旗鼓。同时,也感谢Jessie在申请季为我的文书和活动列表的修改提出宝贵的建议,让我逐渐完善自己的profile。

感谢Yv, 丝带, 米笑等灵魂挚友,在我情绪最不稳定的申请季中聆听我的幸与不幸,坚定地站在我身后鼓励我,并告诉我成为自己是最重要的。感谢“五月友”凯瑟琳和苹果为我解忧。感谢bff qf同学与我在申请季并肩作战,在我几乎快失去信心的时候在鼓浪屿寺庙中祈福。感谢各位前辈对我作品集的帮助和支持,以及Tyler、Yicen和Danny的指导。感谢Laura在离职后,仍然像朋友一样鼓励我,认真阅读我发给她的每一条充满负能量的信息,并坚定地对我说:“我相信你。”

申请季最自闭的那段日子


感谢CTB所有的小伙伴(Laura, Amy, Shania, Peter),让备赛期间不在广州的我能安心地将自己不能参与的部分交给值得信任的你们。


感谢Wendy和Jouvon在我高一对自身英语能力十分绝望的时候,用课余时间帮助我;感谢Toby在我高一最彷徨的一天给我发《Bad Day》;感谢Yuki、Sylvia、Yoee、Geoff、Priya、Joel、Six、Matt、Marcela、Frost、Delia、玛丽、瑞秋、莉莉安、Susan、Helen、Leevan、Harky等所有教导或帮助过我的老师,让我对学习和生活始终热爱。


感谢Aaron学长对我的作品集的评价与建议。


感谢王老师在公交车站项目中鼓励我多方面参与进项目中,尊重我所有“不成熟”的决策。感谢初中的夏老师,李老师,苏老师,等所有教过我的老师,能理解和支持我的选择。感谢Taylor Swift的《Reputation》和mhc陪伴我度过初中最艰难的时刻,让我不畏他人的看法和诘难。感谢Sia的《Unstoppable》和《Courage to Change》陪我度过了无数个凌晨三点。感谢周深让我时刻记得一切艰难险阻都在为未来铺路。感谢一切在我短短18年内留下印记的事物。不管你们是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或仅仅是擦肩而过,这些接触足以让我直面内心,找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