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成绩

首页 > 办学成绩 > 学生喜报
学生喜报

灵魂画手?生物达人?斩获iGEM全球金奖的HFIer竟是这样……

2022.12.19

2022年10月,国际遗传工程机器大赛(International Genetically Engineered Machine Competition,简称iGEM)决赛在巴黎举行。


我校学生黄思睿Suri(团队名:LINKS_China)在决赛中,斩获全球金奖、两项单项奖和五项提名奖




单项奖:

  • Best Part Collection最佳基因元件集单项奖

  • Best New Basic Part最佳基础基因元件单项奖

提名:

  • Best Wiki最佳网页奖提名

  • Bes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mpact最佳可持续发展奖提名

  • Best New Composite Part最佳组合生物元件奖提名

  • Best Part Collection最佳基因元件集单项奖提名

  • Best New Basic Part最佳基础基因元件单项奖提名


作为团队的Student Leaders之一,Suri同学主要担任了实验组核心成员和宣传组组长两个身份。但其实,Suri还有着不为人知的一面……


今天我们就邀请Suri来分享她在比赛中以及比赛之外的感受。




从画小人到画“真人”



从幼儿园开始,我就有画画的爱好,在初中喜欢上二次元之后,开始大量绘制小人,但总体来说也是没有什么目的地在画。


后来因为对于生理学产生了兴趣,看了许多解剖学书籍。


在翻阅《奈特人体解剖图谱》的时候,我惊叹于精巧而科学的绘画给人带来的清晰的知识呈现,于是我便产生了用绘画的形式展现生物学的世界的想法


我把对生物的热情和画小人的爱好结合起来,开始编写自己的公众号。


Suri的露骨自画像

(选自《仅通过骨头判断人类性别指南》)


我希望让大家知道生物并不只有枯燥晦涩的专有名词,而是充满了各种妙趣横生的前因后果,我可以通过有趣的绘画方式将这些生物学知识传播给大家,同时打破“书呆子”“沉闷”的科研者的刻板印象



参加iGEM竞赛


iGEM自从我初中了解到它之后就一直想参与,我一直认为高中生也可以做科研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在2022我终于有机会真正参与这个比赛。


作为全球顶尖的合成生物学比赛,iGEM需要选手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进行设计和模型分析,将所需样本导入现有的生物体系并合成新的生物工程系统,以解决社会问题。


刚刚加入links队伍的时候我是有些胆怯的。LINKS_China是由来自全国各地的、对生物学感兴趣并有所钻研的优秀高中生组成的47人的庞大队伍。


我担心相比之下加入较晚、履历平平、没有高级的科研经历的自己融入不了这些精英的高中生(甚至初中生),为队伍做出重要的贡献;在项目角色分配的初期甚至不敢参与leader的竞选。


(结果还是做了宣传组的组长……)


我在加入的时候项目大致方向差不多都决定了。但是抱着“无论如何总要干点啥,毕竟自己也从小就对科研工作充满憧憬,要好好把握这次机会”的态度,我决定尽己所能融入这个团队,认真参与每一次周会,努力阅读冗长的文献,弄懂项目的原理。


我们的项目有一个响亮的名字:UV-PRISMA,简单来讲就是“通过创新性的添加了类菌胞素氨基酸的防晒霜实现紫外线保护和肌肤修护”,其中PRISMA有棱镜的意思。



复杂一点讲就是……


探索并构建以基因改造的酵母生产类菌胞素氨基酸(MAA)的路径,弥补从天然藻类中提取MAA的劣质。


MAA是一种藻类体内含有的天然生物防晒物质,既不会像化学防晒一样污染海洋造成珊瑚白化,也不会像物理防晒一样涂在身上厚重粘腻。目前MAA已被用于小部分防晒霜的生产中,但由于从藻类中提取价格高昂产量极低,大部分人对于这种吸收UVA最强的天然物质知之甚少。


最终,通过大量的探索与实验,我们生成3种MAA分子(shinorine, porphyra-334 and palythine)和1种MAA类似物(gadusol),同时利用融合蛋白的方式提高酶的抗衰老和晒后修复能力。这四种分子如果量产,我们便可以实现全波段的紫外防御,为皮肤提供全方面地保护。



坎坷科研路


真正开始在队伍中发现自己的价值是在暑假刚开始时去实验室的时候。


还记得在前一天晚上熬到凌晨一边在b站搜索“PCR实验怎么做“ “质粒提取操作步骤是什么”等等,一边绞尽脑汁回想自己曾经在华师大的实验经历,等到第二天去实验室发现这些操作都只是项目中基础中的基础。


因为项目庞大,实验繁多,老师在浅浅指导了实验原理之后留下一张protocol就让我自己着手去做。(于是本人成功在三分钟内学会了之前三个月都没搞懂的内容)


因为一直梦想着自己可以在实验室帮忙,所以当时的感觉就像是梦想成真了一样(?


很快我就如饥似渴的熟练掌握了各种实验操作,(当然也有很多小错误,比如记忆犹新的胶回收忘记等乙醇晾干导致一整管质粒直接废掉)。在自己负责的部分等待的时候,我也会跑到其他同学负责的部分帮忙。


后来见到第一次来到实验室的同学,我也主动地把一些操作技巧告诉他们,每天都成就感满满。此外,我还坚持每天严格按照格式写实验报告,一方面可以方便其他同学接着做,另一方面也帮助我整理了当日的思绪。


印象最深的是一天下午实验室的大家突然被告知大厦因为疫情要被封了。还记得当天晚上大家躺在临时买来的瑜伽垫上,一边分享着肯德基疯狂星期四,一边反思着实验失败的原因。


第二天一早其他人都准备回家休息了,但我因为能在实验室工作的兴奋劲还没过,便自告奋勇提出可以一个人把昨天剩余的失败的实验重新做一遍。


八个管子忙到傍晚,最终满心欢喜地查看电泳结果却发现全部寄了,胶回收浓度也低得离谱,我的科研之路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可怜的胶回收浓度,没有一管超过10)


渐渐地,实验进入了尾声,我作为宣传组的组长(后来因为做事积极负责,可能被老师浅浅提拔了一下)也需要配合商业和活动的部分进行宣传物料的设计和制作。此外,重中之重就是最终呈现项目成果的wiki部分。



“六个半小时”


Wiki Freeze那一天算是iGEM中最令人提心吊胆的一天。因为我们除了Homepage之外的文案一直没定稿,并且其他页面的底图、图标的location等等也是我负责,导致homepage在Wiki Freeze的前一天才最终确定是我负责制作。


于是在第二天,我和文案编写还有网站搭建的两位伙伴临时组成了Homepage特别小组,在短短48小时(不到)内,设计并完成了最能体现我们项目内容的Wiki主页。



本人记忆犹新,那段从下午四点以同一姿势在drama classroom门口椅子坐了六个半小时绘制Homepage的经历。



最终在Jamboree的时候提名了Best Wiki,被认可的时候真的有一种自己的努力都值得的感动。


评委的评价中也多次提到我们Wiki的呈现方式非常新颖生动: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队伍的Wiki Page


答辩


在最终的答辩环节,我也担任了其中的重要一环。


在和这些我曾经羡慕的优秀高中生一起并肩作战的时候,我感觉自己真正融入了大家。在这短短30分钟不到的演讲与答辩时间里,我们表现得非常冷静,合作配合非常默契,面对不同评委的问题我们都能快速反应并清晰地回答,即便前一天的模拟还是漏洞百出。甚至评委结束时还意犹未尽。



答辩结束之后,虽然还不知道最终结果,但我和大家激动地拥抱庆祝项目的结束。(答辩结束后匆匆赶高铁前往HFI参与第二天voice的彩排我也印象极深哈哈哈哈)


总结


iGEM是我2022年参与的最有意义的一项活动。它让我触及到科研,感受到科研并不遥远,它就是在一次次的重复和失败中总结经验,找到新的解决方案。


团队精神体现在,每一个人都要有担当和责任,无论你是否顶着“队长”或“组长”的头衔,你都要主动挺身而出,勇于承担事情,在各种突发情况中冷静应对,而这时候,你就有了领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