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成绩

首页 > 办学成绩 > 学生喜报
学生喜报

2021学生故事十一 | 罗含一:不勉强

2021.03.16

罗含一(Laurie Luo)

华附国际部2021届毕业生,初中就读于广东实验中学,在20/21海外大学早申请中获美国顶级文理工程学院哈维·穆德学院,英国伦敦大学学院、伦敦国王学院,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等院校录取。



图文 | HFI Y12 罗含一

图 | HFI 天宇

版权归华附国际部 | 转载请注明出处



从前有个名人,她的名字叫陈晨,说过:“选择出国的人有两种,一种是逃避痛苦的;一种是追求幸福的。”我显然是属于第二种。


这篇文章里面,可能显得我很自负,可能显得我有点娇气,可能有很多和你价值观不同的东西。不喜勿喷。这是我现在活了18岁最真实的想法,对于申请季,对于人生。我不敢保证30年以后还能不能写出这样的东西,还会不会这么想;我接受自己观点的一切变化;但我只希望自己还能一直不忘初心。


作为一个完全没有拖延症的人,这篇文章我从高二就开始构思了,不,追根溯源准确来说是初中。初中看到我当时最敬佩的满庭悦学姐的学生故事,幻想着我也能不能有这一天;高二有一天洗澡的时候,我想:如果我的学生故事有个题目,那她一定叫“不勉强”。正式起笔是高二升高三暑假,我先写下了最后一个section – 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们。


从上一段可以看出,我是个理想主义者。我喜欢做梦。但我更喜欢把我的梦变成现实。就像现在。小学一年级的时候,看着台上的大队长,简直成了我偶像(如果吴天慈姐姐,或者认识她的人看到这篇推文,麻烦看看能不能把她微信推给我。真的感谢当时你给我了一个梦)。我用了六年,成功实现了我的目标。小学二年级的时候,班主任问我们的目标,同学们都说下次考试100分,练一手好字什么的;但我当时就想,我想考哈佛MIT。我真的是这么想的,当时只是想想。


只是想想?典型的摩羯座是绝对不会这么做的。我刚上初一的时候就已经早想好了来HFI,然后去美国大学。当时我非常激动地和某个老师说了我的远大宏图。他很表面地点了点头,然后没说什么。随后在全班面前奚落了我一顿:“某个同学才刚上初中就说想要去某某高中。”当时我听了非常非常不自在,我立志让他打脸。果真三年以后,我就考到了HFI。


初中的时候,我做过很多疯狂的事:我是个作业机器(homework machine)。我试过一天做完十几张卷子,从早上七点奋斗到五点半放学,一气之下完成端午节的作业。我和男闺蜜每次考试都比赛,我赢了一次,平了一次,剩下的都是他赢。这也无妨。我和我的闺蜜nj逛操场聊天,听风看云。我用函数讲过历史。我跑过一万米。我练成过马甲线。我做过很勇敢的决定:放弃中考体育满分学习自己喜欢的数学。我主持过沈石溪的分享会。我去过学生会,我竞选失败过。我曾迷恋过换卷子的游戏(规则就是:做完一张再换一张新的)。我暗恋过喜欢的人,虽然当时并没有脱单。


用函数讲历史


初中的时候,我成长地很快:我经历了最轰轰烈烈最叛逆的青春期;我拒绝过喜欢我的人;我数学在全等三角形的测验里考过61分(满分120);我不惧绯闻和男闺蜜一直当着闺蜜。我交了几个很好的朋友。我也有很down的时候。我学会了对待不同的声音。我很善于找到适合自己的老师(人生导师),我拥有一张可以自己掌控的信用卡。在爸爸给我的越来越多的自由中,我渐渐学会了主导自己的一生。在和一个物理老师的闲聊里,我发现自己喜欢数学,我以后希望find the unity of the world。我保持着自己的自信和勇气,来到了HFI。


不怕说笑,初三毕业暑假我考了一次托福。81分。而当时同一场考试的L同学,得到了113的分手好成绩。我还在高一第一次物理考试失利了,拿了69分,人生最低。没关系。All is well.


Adapting, failing, but striving for the best. 终于在高一下学期,我找到了自己的节奏。


其实回顾一下,高中三年应该做的就是“不勉强”:所谓不勉强,就是做自己喜欢的,享受过程,不追求结果,坚持。因为我初中就和数学表白了,我很清楚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我只做自己喜欢的。


高一的时候辩论似乎非常popular,我连辩论社的招新群都没加。因为我知道,我不喜欢这个。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总而言之,我从不因为“别人都做了”,所以我就也要做。我们不一样。


都说学习的短板效应,但是申请是长板效应。决定你去哪的,是你的优点(当然,短板不能太太太短)。


我喜欢数学建模。于是从高一到现在一直在参加比赛。我参加了所有(真的是所有)的数学建模大赛。包括可以参加的大学生级别的MCM/ICM和深圳杯。我高二高三选了自己喜欢上的课(所以连续两年选了advanced calculus)。我现在正在做自己喜欢方向的数学research。因为喜欢,因为不勉强,所以一切都有意义。这是贯穿我整个申请,整个人生的逻辑。


从只是想一想,到真的有勇气申请MIT,这中间是一个Canada/USA Mathcamp。我从未真正想过申请MIT,虽然她一直是我最最最喜欢的梦校,直到我去了mathcamp。在那里,平均25%的人都是MIT的。让我觉得意外地神奇。原来,MIT招生办是招人的。MIT学生并没有我想象地那么“神”,他们仍是普通的凡人。通过team problem solving,通过和她们一起跳舞,通过一起在Portland迷路,我发现有些事情不试试怎么知道呢。在这个时候,不得不提到的人就是yy了。感谢你一直一直对我的信任,让我全心全力地去追了这个梦。Mathcamp结束以后,我的research也就开始了。早起和深夜的会议让我感受到了来自数学的热烈的温暖和魅力。有时候,我会对着算出来的结果看很久很久。因为很美很美。


下面来说说申请季吧。因为要不勉强,我把申请季变成了一个自己很喜欢的自我表达的过程。我喜欢在日出的时候吃完早餐在房间里听着音乐写文书。感谢我的老师们,让写文书变成了我申请季最享受的事情。我喜欢按照自己的方式写我自己的故事。我追求高效。讨论文书的时候,我一般可以用一个小时讨论完3-5篇的写作思路。我喜欢用整个晚上泡在自己的世界里,一次性写完很多很多很多学校的文书。如果一个idea说出来让我觉得很难写,很为难,我会拒绝这个idea或者想办法变成一个我觉得写起来会很享受的样子。这和生活中的很多抉择一样,一件想做/一定要做的事情,如果很suffer,一定是打开方式不对。把它变成一件快乐的事情以后再做事半功倍。


我从不是一个拖延症患者。写下这篇故事是2020年12月14日,星期一。在这之前的一天是我写完所有RD文书的一天(想多了,我2.5左右又加了10所学校,并且在2.10之前写完了全部文书)。对我来说,不管结果怎么样,此时此刻申请季已经结束了。所以我觉得我应该在今天写自己的学生故事,对自己申请季做个总结。于是我打开电脑,写完了这个东西。


现在对我来说录不录MIT,最后去哪里都不重要。因为我真的付出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我享受过程,因为我不勉强。我的申请季从高二下学期就开始了,(我算是开始得不早的了,有人高二一开学就开始写MIT文书了。当然,我们不能老和别人比,因为很多事是不可比的)。从和Holly疯狂brainstorm,到真正把文书写下来。这个过程是我非常享受的。我是个什么人,我是个怎么样的人。(闺蜜一般比较了解你是个什么人,所以聊天有些片段可以记一下)。这些答案我都有,但什么事情可以把这样的我表现出来。就像数学证明一样。要说明一件事情成立,就得讨论所有情况;说明一件事不成立,就得费尽心思找到反例。只有讨论完全,证明才是正确的。


很多人建议我从加州文书开始,但我怎么写都写不好。我毅然决然决定,我先写MIT文书,那是我最有热情的学校,也是我最想写的文书。一稿,两稿……每个idea都用了我很多洗澡的时间思考。在暑假,我如期完成了MIT文书和personal statement。我喜欢我的节奏,甚至我经常觉得没文书写很无聊。写了很多文书以后,就像建立了数学的basis, which can span the vector space. 后面很多很多很多文书我都是直接用以前写过的文书,或者稍微combine两篇文章写的。给我提供了很多便利。


不过,在这里,我想说的是,每个人有自己的节奏。有人比较适合cram,那也是一种非常好的节奏。所以看到这里的你,千万别Panic。不需要和我一样,跟着自己的心走就好,怎么开心怎么好。不勉强。


说说我的学校吧。按照艾迪的说法这是一个“这是一个没有人知道的不喜欢录人的三本学校”。但是这也是我愿意为他撤掉藤校申请的学校。


从高二暑假去访校到夏校认识了很多Mudd的老师和学生。那里的学术氛围、有趣的人们和画满数学公式的黑板彻彻底底的让我喜欢上了。Early round结束以后,我第一件事情就是写HMC的why school,细细回想那里的人和事情,一点一点地表白。



最后,我想用几个数字,给自己的申请季画个句号:我一共申请了55所学校,文书一共写了34,442字;我的MIT文书改了31稿可是我的PS只改了3稿。


最后的最后,我祝大家不勉强,做自己。也祝所有人的申请季好运。


我能活成现在这样,要感谢的人很多。所以请允许我用后面的大篇幅,表达对这些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们的谢意。感谢你们欣赏我,支持我,包容我,鼓励我,陪我度过一个个难关。


感谢直接协助我的Meg,Philana, Anne, Chi-Han, Hannah。


感谢爱我的爸爸,妈妈,爷爷,姥姥,姥爷,奶奶。


感谢最亲爱的霍利·庄仙女和我熬电话粥brainstorm,和一直以来的陪伴和照顾。我们更像是亲人一样,从初二到现在你给了我无限追梦的力量。


感谢鲍勃·陈先生陪我一起做很多很多数学题。



感谢6319在和我每天在广播站和大队部工作玩耍。感谢ywy, lzq从小学到现在一起和我共同成长。感谢满庭悦学姐从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开始给我的鼓励,教我维持友谊。


感谢小学大队部的蒋主任对我的包容和鼓励。感谢公文梁老师让我可以超学年学习数学,这也是我梦开始的地方。感谢语文王老师启发我创造出了写了三年的绿皮火车上的除夕夜。感谢英语符老师让我知道语法题不是靠感觉的。感谢数学黄老师让我意识到口算的重要性。感谢地理周教授让我一步步树立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感谢正畸科蔡教授把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


感谢nj和我一起挺过青春叛逆的日子,和我分享最细腻的感想。感谢size的马克思主义小课堂和那段一起写演讲稿的日子。感谢我的同桌cwt,zzj,zr,01一起开玩笑和上课开小差聊天。感谢lzh和HNO_3。感谢粤行兄的提携和欣赏。感谢SSC1的所有人。


感谢物理张老师点燃我的人生的目标。感谢芭蕾张老师教我如何追求美。感谢数学张老师在中考前给我的鼓励和提醒。感谢健身陈教练让我用2周拥有了马甲线。感谢初中班主任张老师让我们一直不骄不躁和他安排的巧妙的座位表。感谢生物韩教授带我带我走入科研的世界。


感谢Yvonne和我一起聊天吐槽,”cram”考试。感谢阿比和我在宿舍做瑜伽还有那个事。感谢方总和我学习AC研究魔方公式。Thanks Yuyuan for keeping my MIT dream and doing great research with me. Thanks my research mentor Veronique who introduces me to cluster algebras and encourages me to explore new theorems. Thanks Erika Roadon Roa for instructing the obstacle number research. Thanks Dr. Sun and Bieber for the Kac-Moody Algebras research. Thanks Dr. Kayla, Maggie and Linda for doing research together. Thanks Canada/USA Mathcampers: All of you are so amazing, enthusiastic and nice.


2019 Canada/USA Mathcamp


图片:do yoga in dorm


Thanks Laura Merleau who made me realize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math and philosophy. She always helps me express my crazy thoughts. (Yes, I can and I will get me there!)


感谢肖主任和冉护士妙手回春。感谢Cameron Wang 给了我人生中第一笔工资。


感谢我的头发,我的日记本(从2012年12月23日起的6本),我的日程本(从2014年开始),我的手机(IPhone6p: 6年+Iphone 11: 2年),我的电脑(5年),我的表(一共三块 – 从五年级开始),我的卷子们(对的我都留着呢,从一年级到现在的每张。其中最喜欢的还是初中的智力开发本)。


一年级到六年级所有数学单元测验卷


我最喜欢的智力开发本内页


小学到高中的所有重要的卷子


感谢我的老师和同学们。感谢所有和我组过队队友还有想跟我组队的人。其中包括且不限于Hannah Alpert, Jon Wilson, Hugh Thomas, Yau International Mathcamp, Maggie Huang, Jennifer Gao, Janabel Xia, J-Lo, Pioneer China Program,Delia Yi, Marcela Rojas, John F Liufu, Irene Peng, Klaus Li, Sushma Kumar, Eddie Lu, Jonah Luo, Billy Ding, Grace Xu, Terry Zhu, yzw…


感谢我参加过和没参加过的所有的比赛和组织给我们升学提供机会:其中不限于2017 HiMCM, 2018 HiMCM, 2018 AoCMM, 2019 IMMC, 2019深圳杯,2019青科创,2019 HiMCM, 2020 Purple Comet, 2020 IOL, 2020 丘成桐科学奖,2021MCM。


感谢College Board and ETS让我一次又一次挑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