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喜报
2022学生故事二十三|陈姿如:第一篇主文书写给我的17岁
2022.10.17
陈姿如是华附国际部2022届毕业生,目前就读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这是一篇长达5000+字的学生故事,文笔可能有些随性稚气,但字里行间都散发着属于她们这个年龄的真挚情绪。有焦虑、无助、任性,也有朝气、洒脱和韧性,是花季少女的灿烂年华。
--------------------
现在是2022年8月14日,星期天的凌晨3:19。
大概是因为晚上“意外”喝了摩卡,现在有点不想睡。突然,就想给自己写封信。其实,早该写了吧。18岁成年,申请季之后,都没有通过文字好好的和自己聊聊天。说实话,想说的很多,也很少。
7月19日晚上11点53分,这是至少我近几年难以忘记的一个时间节点。我收到了梦校-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录取,我的人生正式出现了转折点,彻底和那段艰难的日子说再见。
不记得什么时候起,新加坡这个地方在我心中开始有了分量。而到了申请季,我更加确定这是我最想去,甚至是只想去的地方,以至于我申请季的首要任务以及时间跨度都和大部分同学相差甚远。
美国方向我只申请了UC,英国选择了纯经作为我的申请方向,并且1月底才仓促提交申请。这听起来很蠢,就像是,自断后路。
主申新加坡让我的申请之路和身边的同学都不同。
新加坡的大学对我的活动和文书都不大感兴趣,甚至懒得了解我的兴趣爱好,他们最关心的是标化。尽管有些标化成绩在英美的申请中是可以选择不提交的,但是所有标化成绩在新加坡的申请中都是必须提交的,也不接受拼分。
我羡慕学霸们在谈笑间,樯橹就灰飞烟灭了,而我需要挣扎前行。新加坡大学发offer的时间也很晚,一般在7月甚至8月。这也意味着等待的焦虑和煎熬成倍地增加。
虽然去年12月初就写了文书并交了UC的申请,但我更愿意把今年2月作为我申请季的开始。开始于那场考砸的ACT,那次的崩溃也是之后几个月情绪起伏不定的开端(顺便感谢一下当时安慰我祝我明年不会复读的大兄弟)。从那之后,我回到了SAT的怀抱。
2月底第一次听到这首歌,她陪伴了我整个申请季。
二三月的时候,我身边玩得最好的朋友们要么就是ED(早录取)早早下车,要么就是手握多个unconditional offer(无条件录取),爱情学业双丰收。只有我,只能在大家叫着一起去打球的时候背上书包去学校外面自习一两节课,再回学校上课。
记得有一次回学校上课的路上碰到了Daniel,他问我最近怎么样,我说还是没有offer。接着,他问我紧不紧张,同学们都有offer了,我记得我是这样说的:“不紧张,因为我现在还可以努力,我的命运还掌握在自己手里,可能当我什么都做不了的时候,我会开始紧张吧。”
这说起来轻松,但是当2个考试以及一堆ddl和SAT考试撞到一周的时候,我只想原地去世。我甚至不知道我该顾哪边,结果可能就是两边都顾不好吧。周五早八考完统计就马不停蹄地去澳门了,周六考完出来一打开手机就是拒信……这坚定了我下午去澳门塔跳一跳以释放那段时间压抑的情绪的决心。
三月底、四月份是最压抑的时候,一直憋着一口气准备的考试成绩被延期,一瞬间我像是失去了所有前进的方向和动力。甚至CB都来给我添堵,那一个多月我还要分出精力定期给CB打电话解锁我的账号。
那段时间的挫败感太过深刻,好像没有一件顺心事,觉得自己什么事都做不好,不论是跳舞,还是打球,还是学习。我几乎失去了对自己所有的认同和信心,我无比渴望在某件事上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但同时,对事情失去了慢下来的耐心。前两个月我父母总会说我高三下学期性格变化太大了。(给我的家人和朋友们鞠躬,如有冒犯纯属意外)
临近AP考试,在我最需要静心却因为一件两件事无比浮躁时,是小时候学的书法,让我沉下来心来,慢慢写好一笔一划。
忙碌间,五六月不知不觉就来了。当同学们都定好要去哪读书时,我才刚完成我所有的考试,开始了遥遥无期的等待,等待好运从天而降。我只知道,当事情超出人能掌控的范围时,她会把希望寄托在虚无缥缈的东西上。
考试结束,意味着我终于终于可以开始自己想做但之前没时间做的事了。我开始看羽毛球比赛,继续学架子鼓,继续跳舞打球,开始去健身房,开始学车,开始阅读,让自己不要停下来。
除此之外,我爸也时常和我探讨申请结果出来后的各种可能性,有些事如果等确定了再做下一步打算很可能就会太迟了。他给了我很多条路选择(单从这点我就觉得自己很幸福),复读、去UCSC、转学等四五种可能性。
经过我不深思的熟虑后,7月初我就很确定地告诉他,如果新加坡没有录取,我想先去UCSC读一年,在保持较好的GPA的同时把标化再考高点,明年重新申请一次新加坡。
我爸非常支持我的决定,但也有长辈提醒我同时把握大学课程和标化会很难。但我想的却是,能去美国读一年书会是多难得的体验,而且我愿意多努力点赶上。
7月,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先是看看手机有没有新邮件。
可能是时间太久来的太晚,也可能是各种心理暗示让我做好了迎接offer的准备(bushi。
临近午夜12点的时候来了一封邮件,没有大大的congratulations,也没有小烟花。在我确认是录取之后,我第一个告诉的是坐在床尾看手机的我妹,我叫了她名字,然后轻声说了一句录取了。
接着把截图放在了我们家的微信群里,我们家紧张的氛围终于可以结束了。虽然没有欢呼和拥抱,但是我知道他们真的长舒了一口气。那晚和我复盘HFI的高中生活就聊到了三四点钟。
▲ 我爸一开心,还开了瓶红酒庆祝
挺奇怪的,中考前我几乎没有紧张煎熬过,但查完成绩后我竟哭了,现在想想感觉好夸张。但这次,或许是前面经受的磨练太多,不论怎样的结果都能淡定坦然的接受。
直到近几个月,我才深刻意识到“代沟”这个词的本质。它指的并不是像流行语这些补补就能跟上的事物,而是不论怎么说,总有一些孩子的事是父母站在他们的立场上无法理解的。
大众对国际学校的刻板印象之一就是很轻松,花钱就能出国读书。平时我妈让我自己管好学习,所以对我的学习了解也不多。直到有一次,我爸妈为我妹见了一个中介(又名焦虑制造机),回来之后他们连连感叹读国际学校也太不轻松了,我差点跑去给那个中介磕头了。(btw申请季道阻且长,cyr明年加油!)
以前我妈总是吐槽我托福为什么都考了两三次还不能下车,因为别人家的一次就110+了,所以她觉得我学英语应该是一件很简单的事,直到她开始指导我弟学PET英语哈哈哈哈。我妈是一个很有毅力的人,但是坚持一两周就果断投降,把教我弟英语这个重任直接丢给我了。
就这两件事来讲,最后我妈还是逐渐理解我。
将心比心,虽然话是这么说,但是没经历过的事又怎么比呢。在申请季后期,我爸妈总说我什么都不和他们说,他们问,我又不耐烦。其实有的时候我只是觉得,有些事讲了他们也听不懂,出现了分歧就是给自己添堵,也给他们徒增无谓的焦虑。
但是总的来说,我觉得我是幸运的,爸爸妈妈有时候也会试着理解我的想法,在表达他们的看法之余,他们会相信并支持我的想法和决定,毕竟终极目标是解决问题。
反过来,当我教育我弟时,我妈有时候也会抱着手站在旁边说:看吧,你跟我说了一样的话。在这段时间的家庭矛盾中,我在很多事情上也变得更能理解父母。
我明白他们做的所有事情的出发点都是希望我好,所以在想开口争辩的时候试着站在他们的角度,收敛自己的情绪。我以前总是试图靠抗争改变,但在我爸的提点下,我选择放弃挣扎并接受现状,改变不了别人就试着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吧。
我从小就容易被说成“非典型优秀”,因为成绩不大行,随个大流而已,但玩的比较花。不过,我觉得我一直在朝我觉得最理想的状态前进。
因为觉得打架子鼓帅,就去学了,这真的是一个释放情绪的好东西;因为喜欢一家连锁酸奶冰淇凌店,当他们最后一家门店要撤出广州的时候,我尝试加盟留住他,可惜最后铺租方面没谈好;因为被fasionist的模特部吸引,高一穿上了好朋友设计的裙子走T台;从有记忆起,就会收集家里的废品并定期去卖,来了hfi之后,我加入了高尔夫球社,参与并组织一年一度的慈善赛,将善款捐给广州儿童福利院,在享受打球的同时还能做对社会有益的事;因为想学点功夫防身,就去学了泰拳,不过实战我还是不太行hhh……
但要说在我心里分量最重的,还是舞蹈。
三四岁的时候是被我妈送去少年宫学的芭蕾。教我时间最长的是一位非常负责的好老师,她姓温但却严得不行。最热的夏天给我们集训但连风扇都不开,3个小时下来整件练功服都湿透了,可我们的动作好像还是达不到她的要求。因为我怕压腿下腰立足尖钻心的疼,所以芭蕾一直学起来都不大情愿。
因为是在广州市第二少年宫舞蹈团,所以平时除了芭蕾课,还有一个半小时的民族舞课,傣族舞/藏族舞/维族舞/佤族舞等等,成为了我兴趣和自信的来源。后来同学越走越多,初一结束我们班就结业了。有的同学开始走向专业的道路,但我没有,我怕这会磨灭我对舞蹈最初纯粹的兴趣。
因为喜欢拉丁舞的热情似火,我学习过一段时间拉丁舞,初中时还有幸和同学代表学校参加比赛。再后来,开始接触街舞。初二的时候因为好奇,还去混了一年练习生,也算是体验了一下一个组合的感觉。
我高中做过的两件最自豪的事,其中一件就是高三回到fusion后,独立编排了一支bk的舞。起初也面临很多挑战,比如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没人跳bk的情况下,愿意尝试的人很少,比如表演还因为“虚惊一场”的疫情被取消过一次,再比如我从没有过编舞经历,对bk也只算一个入门级。
虽然困难重重,但是一直支持我对做成这件事强烈的渴望。当彩排的时候很多人和我说bk很帅时,当听到现场观众们的喝彩时,以及在我看到表演视频时,感谢那个没有轻言放弃的自己,让我不留任何遗憾了。
而第二件事,就是高二的时候作为羽毛球社的领导者,和最好的朋友也是我最棒的女双搭档一起重新举办了停了很久的羽毛球班赛。虽然前期组织沟通上遇到了困难,但是当比赛正式开打的那一刻,以及被评上优秀社团称号时,那个成就感和自豪感是无与伦比的。
我习惯记录着每天的小事,可能是一缕阳光,可能是一片晚霞,可能是我的影子,可能是陌生人的一个善举,也可能是吃到的美食。如果说对自己要有什么期望,那唯一的就是我希望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我都能做一个热爱生活的,丰富的,对明天充满期待的人。对我来说,兴趣是我做任何事的前提。
在申请大学时,我爸对我最大的要求就是,一定要申请自己喜欢的专业。很幸运我最后读到了我的第一志愿-经济学&数据科学,虽然这个专业有一定难度因为涉及经济,数学,和计算机,但都是我很喜欢或者感兴趣的领域,所以就算再难我也有继续探索下去的动力。
虽然很难,但是我很爱申请季,因为这就是一个发现自己的过程;虽然这是一场无法向其他人诉说其中曲折的苦修,但却耐人寻味,令人受益匪浅。我也没必要为了随波逐流而去做不喜欢的事,大学希望看到的就是为热爱付出时间精力的独一无二的我。所以,找到自己的方向,做自己喜欢的,比任何事都重要!
不知不觉开学已一月有余!
由于疫情,已经好几年没有机会看看外面的世界了。之前来新加坡都是走马观花的游客,但在来的第二天,当我透过公交车的窗看到路边等车的人时,第一次强烈地感受到,这是我未来四年要认识、熟悉的地方,甚至想到以后家人朋友来的时候我要尽地主之宜。
开学第一天,听教授说的最多的一句就是“remember to enjoy your university life and don't forget to study”。大学生活其实和高中差别不大,但是更充实忙碌,深刻体会了新加坡的“卷”。
从没接触过的CS很让人头大,就算看完了视频听完了课,让我写代码的时候愣是啥都敲不出来。但代码运行成功的时候真的快乐无限。
没课的时间,除了学习,也会去健身房,去打打羽毛球,或是在两个舞蹈社的training间奔波。闲暇之余会坐公交慢慢晃到“城里”的大商场逛逛买点小东西,尝试各地特色的美食。
期待我未来打怪升级的University life!
其实,写学生故事最初的动力就是申请季遇到的那些让我想要感谢的人们。
首先是我的家人。感谢妈妈这十几年的操心和付出,把我们仨养大几乎花费了她全部的时间和精力,辛苦了!还有,我的大部分兴趣爱好最早都是我妈妈开始培养并鼓励我一直坚持的,哪怕是在学习比较紧张的时候也没有放弃(btw我妈做的饭真的营养又好吃!)
还有我总是“精彩极了”的爸爸,给到我的永远是积极的鼓励。我爸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为人处事的方式和观念,我要是有我爸十分之一的智慧都满足了hhh。
还有我妹,有几次没地方哭的时候都是找她吐槽的,感谢她很耐心的听完(一般反过来我就会不耐烦哈哈哈I’m骚瑞)有些方面她很让我敬佩并且值得学习,继续加油哈哈哈。
我弟,虽然有的时候贼烦,但是大部分时候还是很可爱的。
超级感谢Yuki!我的文书都是她帮忙指导的,真的辛苦了!记得写的第一篇uc的文书我都不知道自己在干嘛,但是每次找Yuki讨论完文书都大有启发,改了两三次终于像样子了。还要感谢Daniel和Ford的关心和鼓励!除此之外,我真心喜欢这三年遇到的每一位老师。因为我有点怂,所以可能和老师们的关系都不是很密切,但是每位老师不管是知识上还是学习之余都或多或少对我产生了影响。
还有Sheldon,虽然连我穿什么裤子都管,但是高三他帮我把课表包括P8全换了,课表真的决定了我senior year一年的快乐,仅有的万圣节以及毕业致辞交集让我觉得他是一个有趣的校长。
还有我超棒的朋友们!有hfi第一个朋友同桌球友hqc,和我太像以至于每次都能get到我的zzm,让我倒情绪垃圾外加算我大学准到离谱的zzr,最难过的时候会发大段文字开导我的sxy,还挺会安慰人的混双搭档zzq,人美心善超温柔的pyq,考试比我还晚但是很厉害还很谦虚的zdl(我没说错吧),第一个主动给我写信还把我看哭的芳姐(那封信真的给了我很多很多力量),搞怪可爱但总是失约的lym……
羽毛球是除了跳舞之外对我最重要的东西,太爱和hqc、txy、hyx的四人组了。想念早上一个钟下午两个钟的疯狂,想念一场接一场混双男双的无忧无虑的日子(是人超好的体特教练蔡教练认证过的“打球积极分子”哈哈哈哈)(想顺便提一下我唯爱的羽毛球运动员陈雨菲,中国现役女单一姐!我最喜欢的是她的球风,永远是沉稳冷静理智“淡定”的,胜不骄败不馁,就算决胜局落后很多分也能一分一分追回来。)
喜欢fusion的Elaina、htl、zxx、辣子鸡、kiki、山大、wjy、wsy、Jemmy、Sammy、Landee、Branda以及一起跳过舞的大家。在这里尝试了很多不同的舞蹈,包括最后一次跳了想了三年的宅舞,不过我真的不适合可爱hhh。
说一句3班(初中)yyds,希望明年还能有机会一起出去旅游!
还想感谢UCSC,4月初的offer和奖学金让那时的我在继续前进的路上有了退路!
最后想感谢一下和我有过矛盾冲突的朋友们,那些经历让我反思,并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