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生活

首页 > 校园生活 > 心晴花园
心晴花园

心声 | “我不想上学了” ——厌学的成因与应对·家长篇(上)

我不想上学了

厌学的成因与应对·家长篇(上)

如果有一天,孩子对你说:“我不想上学了。”

你会怎么办?

我想,对于大部分父母而言,这都是一个“五雷轰顶”的问题,绝对能够激起十二分焦虑。

 

此时,有的父母会急火攻心:“你怎么干啥啥不行?现在连书都说不读了,不读书将来你能做什么?……”

——也许我强势点,逼孩子一把,他就会像小时候一样听话。人生这条路,孩子万万不能走岔了。

有的父母会苦口婆心地开始讲大道理:“读书很重要,这都是为了你自己啊。现在辛苦一点,将来才能过得更轻松……”

——把道理讲明白,孩子怎么也该理解了吧。

还有的父母会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诉说自己的不容易,希望能够得到孩子的体谅:“生你养你,爸爸妈妈付出了很多的,你更应该了解爸爸妈妈的苦心,好好读书才是……”

——打感情牌,总能打动孩子,让孩子“懂事”一点吧。

 

面对这场亲子关系的“抽考”,无法查资料,不了解标准答案,只能临场发挥,到底哪种回应才能获取高分呢?

这是一个好问题,也是一个难题。

 

不如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厌学本身。

厌学,可以说是青少年心理问题中最常见的表现形式。之所以说是“表现形式”,是因为厌学行为的背后,往往存在更为深层的原因。

若我们只看到行为表面,只关注如何强行让孩子从“厌学”的状态转向“不厌学”,而忽略了问题的成因,最后很可能适得其反。到底我们给出的回应是火上浇油还是釜底抽薪,只有了解到根源,才能指引方向。

如果说厌学是“果”,那么常见的“因”有这些:

 

1 不合理的自我价值判断

有两部分的孩子最常出现厌学情绪,一部分是在校表现在中下游的孩子,另一部分则是过往一向优秀的孩子。

前者因为学习方法、与同学整体水平差异等原因,很难在学校中获取应有的成就感。又因为这些孩子的父母往往都比较严厉,很少夸赞和表扬,进一步造成了孩子自卑敏感的性格。想象一下,当一个人做什么都得不到他人肯定,这是非常非常难受的。因此,对上学产生抵触情绪,拒绝继续让自尊心受挫,也是人之常情。

后者则比较特殊,这部分孩子对自己要求很高,事事追求完美,难以容忍哪怕一次的失败。由于成长过程中缺乏足够的挫折锻炼,这些孩子很容易把失败的后果想象得过于沉重,甚至等同于对于自身整体价值的否定。为了避免面对自己能力不如他人的局面,逃避上学,不参加评比,是最安全的办法。加上父母师长总是对这些孩子寄托了较高期望,孩子也会顾虑自己一旦不能保持既往的优秀成绩,会让在意的长辈们彻底失望。重压之下,孩子宁愿选择不上学,都不愿意面对可能的失败。

 

2 自身意义感与动力的缺乏

当孩子自小在父母的过度庇护下成长,父母对孩子的生活干涉过多,可能会导致孩子缺乏自身成长的动力。

举个很常见的例子,在孩子开始学习独自吃饭时,由于精细动作的发育尚未成熟,很难做到吃得饱、吃得干净。如果父母无法忍受自身焦虑,因为各种担忧而给孩子喂饭,这样看起来帮了孩子的忙,实际上却剥夺了孩子独自探索与锻炼的机会。在成长的过程中,父母代替孩子进行抉择,似乎能够让孩子少走弯路,但实际上,缺乏“试错”的机会,也会让孩子失去克服困难、自主探索的动力。

这些孩子到了需要独立的年龄,没有了父母的指引,时常会感到非常迷茫: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想做什么,能做什么。这些问题会进一步激化青春期阶段对个人价值的怀疑: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要读书?做这些有什么用?……

随着学业难度增加,缺乏自主能动性的孩子将愈发难以坚持。

 

3 人际关系困扰

人际关系是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个人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厌学情绪的出现也可能与人际关系受挫有关。

校园欺凌是导致厌学的其中一个可能原因,比如孩子在学校遭受到肢体暴力、流言攻击或排挤等。如果父母没有及时了解清楚情况,因为厌学指责孩子,可能导致孩子进一步抵触上学,甚至因为缺乏支持而诱发更为严重的情绪问题。

一些孩子相对内向,在学校缺乏同伴,不能很好地融入校园生活,同样会导致厌学的发生。

 

了解到厌学的可能成因后,接下来,我们应该怎么做?

这个问题我们将在下一次的推送的文章中谈到。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