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EAP学术英语遇见奇妙的地球科学,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昨天,华附国际部Y9年级的全体同学在图书馆,用一场别开生面的“Geography Gallery Walk”地球科学展,给出了一个精彩绝伦的答案!
这不仅是学术英语课程的一次作业成果展示,更是一次现代版《地心游记》。图书馆化身为一条动态的“地质学画廊”,地球板块“展位”散布其中,如同一个个“地心入口”。“跟随黎登布洛克教授的脚步,我们即将由冰岛的斯奈菲尔火山口进入,开启一场直达地心的奇幻之旅……”
🌏 全英解说,打开通往地球深处的秘密大门
在本次项目中,同学们化身“现代版阿克塞尔”和“BBC纪录片解说员”,对这个存在几十亿年的地球进行深度地质解读。从喜马拉雅山的雄伟抬升到夏威夷火山的炽热喷张,从安第斯山脉的“造山史诗”到北欧火山的“冰与火之歌”……每一个展位都是一个微缩的“世界地质入口”。
🌋 创意纷呈,让知识“活”起来
谁说学术研究只能是枯燥的论文?华附国际部Y9的同学们,用形式丰富、道具多样的创意展示,为我们呈现想象力与科学交织的地球奥秘——
▶️动态展示:用黏土和颜料制作的火山喷发模型,生动演示了“地心烈火”冲破地壳的震撼过程。
▶️板块模型:亲手制作的地球板块运动模型,清晰演示了地球板块边界碰撞后的俯冲和抬升。
▶️趣味问答:精心设计的互动问答环节,“游客”们完成挑战后还能收到精心准备的礼品,有夏威夷风味pizza、寿司、日式小陶瓷、喜马拉雅矿盐等等。
除了硬核科学,“地质学家”们别出心裁的展示方式,让整个导览过程妙趣横生。
整个活动现场,充满了学术探究的严谨与青春活力的热情。同学们自信地用英语表达复杂的地质概念,与“游客”们积极互动,充分展现了他们在EAP课程中锤炼出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跨学科整合能力。
这次Gallery Walk,不仅是一次学习成果的检阅,更是一次想象力和科学精神的完美融合。它让我们看到,当语言学习与真实世界相连时,知识便能焕发出最大的魅力。
在Dolores老师眼中,“EAP学术英语”这门课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学英语”,而是帮助学生真正掌握“用英语学习”的能力。它为学生将来进入国际课程或海外大学打下语言与思维的双重基础,这与传统英语课以语言知识和交际为主有本质的区别。
这次 “Gallery Walk” 项目将英语学习与地球科学深度结合。Dolores老师设计这个项目的初衷,是希望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让学生能在真实的、跨学科的任务中运用语言。比如,在研究火山或地震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查阅英文资料、理解科学原理、组织信息结构,还要在展示时用学术英语向他人讲解。这比起单一的语言练习,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真实表达的动机,真正实现“用语言做事情”,而不是“为了语言而学习”。
在项目学习中,学生从传统课堂中的“接收者”转变为“研究者”和“表达者”。他们不仅要查找并判断信息的来源,还要进行小组协作、时间管理、角色分工,并最终将复杂的知识用清晰、有逻辑的方式展示出来。这其中涉及了大量的批判性思维、信息整合能力,以及在公共空间进行有效表达的能力。
最让Dolores老师感动的是,很多学生在项目中表现出了比平时课堂上更强的主动性。有些平时课堂上比较安静的孩子,在讲解自己研究的地质热点时,讲得头头是道,非常自信!有一组还自制了小型火山喷发装置,在图书馆现场安全地展示了喷发过程,吸引了大量围观。这些都是她在设计项目时没有预想到的“惊喜”。
有的小组在一开始进行小组合作的时候遇到了很多的困难,但是学生们没有退缩,而是一起努力地进行不断地磨合和沟通,在这个过程当中,小组成员相互发现对方身上的闪光点,大家互相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和鼓励,最终一起克服困难,完成合作!
Dolores老师表示,她希望学生通过EAP课程,能成为用英语主动学习,进行批判性思考、跨学科合作,并有勇气表达自我的终身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