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闻
新闻

HFI二十周年特刊家长征文选登⑫|《骑行与上芝大的简略技术》

2024.10.10


一、骑行的技术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跟着父亲到政府办公室,偶然间翻到一本新华社记者发表在《中国画报》的珠穆朗玛峰照片,我被珠峰的美震撼了,那时就埋下终有一天会去“看珠峰”的种子。


从中学开始我就喜欢骑行,2017年年初,我计划从广州骑行到珠峰大本营,去之前我跟凌峰说:“爸爸计划以骑行到珠峰的方式圆自己儿时的梦,我现在45岁,再不去我担心以后骑不动了,如果你愿意也可以与我同行,我支持鼓励你在合适的年纪玩一些合适的挑战。”经过时间协调,凌峰决定与我一起同行,结束后再飞往美国参加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夏校。


6月21日,我们从广州出发,途经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四川,于7月16日到达西藏盐井,历时26天,纵横六个省,行程达2506公里,平均每天骑行一百多公里。



为了历练凌峰的组织、规划、协调、实施的能力,其中好几天由他负责做领队。每天要规划路程,安排食宿。每天骑行结束后,都要做功课,提前规划第二天行程。领队做的决定,队友无条件服从。做领队的第一天,他便出了糗,为了抄近路,跟着导航骑上乡道,结果在泥泞的道路上推着车艰难前行,将手都磨起了血泡。



超长路程骑行真的很苦!当时正值雨季,为了完成当天的骑行任务,白天,趁雨停的间隙,顶着烈日骑行,汗水湿透了所有的衣服,暴露的皮肤晒爆了,晚上还得冒着山体滑坡和山洪暴发的危险连夜赶路,赶夜路,被恶狗追也是常有的事。



骑行白马雪山那天最艰难,凌峰后来在HFI公众号上的文章《虽千万里,吾往矣》中写道:“我高反严重,呼吸上喘,头晕目眩,四肢发软,连续骑行15个小时的上坡,体力透支到极限,人到了崩溃的边缘。沿途有几个好心的司机提议载我们一程,在老爸身体力行的鼓励下,拒绝了司机大哥的好意,凭着意志力支撑,到达了白马雪山山顶。”


骑行西藏归来重要收获有二:其一,如凌峰在文章中所说:“(完成后)想起来,很多时候,是自己把恐惧放大了……面对困难,鼓起勇气(向前冲)把这条路走到底,困难就解决了!”其二,共同的磨难加深了父子关系:骑行上场父子兵,归来父子成兄弟。




二、读书的技术


凌峰的童年,在跟随我走南闯北的艰难创业路上度过,学校刚适应又转,转了一家又一家,无形之中培养了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回想起来,各地转战过程中我们家做得唯一正确的事,就是妈妈从小就陪伴孩子阅读,从睡前必讲故事到自主阅读。三年初中,语文科遇到良师,奥校没有被奥数内卷垮掉,世界名著倒读了个七七八八,实属应试教育系统下不幸之中的万幸。


凌峰在HFI的三年,正是我个人从事业小有成就之后投身公益活动的几年。也许是耳濡目染之下,我也有心陪伴和支持(仅限技术咨询,资金上不支持)凌峰弄一些学校、社区的公益活动,比较大型或常规的项目包括:1、自己通过骑行募集资金完成《100个乡村微型垃圾分类池计划》;2、每周日风雨无阻组织HFI同学们徒步龙凤线10 KM并随手捡垃圾;3、跟随我参加全国各地“免费午餐”的志愿者活动;4、不定期组织HFI同学们100KM的骑行活动(HFI骑行社雏形);5、首届HFI慈善杯高尔夫赛学生组织者之一。



因为《100个乡村微型垃圾分类池计划》激发了化学研究的兴趣,在大学实验室做了塑料垃圾降解的研究项目。最可贵的是每周的徒步以及2500KM的骑行,煅造了强健的身体,强健到在高中有信心去参加了两次半程马拉松赛事。至此,“终身运动者”的系统已经进入日常模式。直至大学硕士,凌峰还有每周三次跑步的好习惯,同时还影响同学或教授一起“运动打卡”。


太多的社区活动,不足之处分散了凌峰的学业时间,高中三年的GPA处于中间偏上,但不拔尖。美本申请,录取了许多排名差不多30名左右的学校,我们尊重他自己的选择(一如既往)去了佐治亚理工学院。大一尚未开始,他就以2500KM骑行下来历练出的“面对困难,鼓起勇气(向前冲)”的体育精神宣称:“我要转学,争取上前10的藤校!”以终为始,自然是肖恩·柯维在《杰出青少年的七个好习惯》中赞扬的好品质。凌峰在大一,以最佳的身心状态,积极主动迎接学业挑战,最终以差不多满分的GPA如愿以偿获得了芝加哥大学分子生物工程专业录取通知书。研究生,凌峰自主选择了去宾大读材料学,学业上是否选择硕博连读,全由自己决定。


三、自行车出场设置


当前研究“家庭教育主题”的业余爱好者群体,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种认为,所谓的家庭教育无效,每个生命都有其自身运行的命运,纯属玄学的东西,父母改变不了什么。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孩子的品性、成果,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家庭教育的产物。


如果真如第一种观点,要想孩子有“好命运”,还是要有良好的家族/家庭基础的。中华智慧《易经》中有一个重要的思想,指出了一个人的命运是由什么力量决定的: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德、五读书。这里的积德,我理解为:多做好事多行善举。


当代大师级人文学家许倬云教授在其著作《中国文化的精神》指出:中华民族文化精神中关于对生命意义理解最重的是宗教信仰,中国的宗教信仰,有神祇(儒释道)和祖灵两套主题。祖灵信仰凝聚成家训,我们家族没有成字成文的家训,口头传承的家训:本分、多做好事多行善举。


我想,这些影响我们这一代成长品性因素潜移默化的传承,大概率能影响到孩子。



四、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


幸福就是,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当下的路上。生命中唯一合理的目标是找到幸福(美·《呆伯特》漫画作家史考特·亚当斯)。做自己喜欢的事,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就是幸福。


每个人的天赋不同,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生命特点,生长节奏就不会一样,进入人生的不同阶段,孩子的眼界和阅历也会因此而开阔。生命不断地为自己的成长积蓄养分,静待花开,等待属于自己的“爆发时刻”。


1、终生运动者和终生阅读者


我个人是终生运动和终生阅读的爱好者、践行者和倡导者。我们任何口头说教,都比不上父母的身体力行。正如前文所聊到,在陪伴成长的过程中,我很高兴看到凌峰受到这些正向影响。


我们这里的“读书”,我个人更多的理解为:包括人文的广泛阅读,而不仅仅限于为追求功名利禄科举考试类的死读书,更不可限于各种专业技术类的书。广泛地阅读,不一定能让我们功成名就,一夜暴富,但可以使我们内心世界丰盈,成为一个有温度,懂情趣,会思考的人,是为了让我们在跌宕起伏的生活中拥有处变不惊的内心,让你在未来能独自渡过那些漫长幽暗的岁月,而不怨天尤人。是以古有曰: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以终为始


做对的事,并努力做好。基于目标的思维模式,“以终为始”的做事方法,积极主动的做事态度,是高效能人士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的法宝。



作者|2019届Beckett班 唐凌峰爸爸 唐建新

2024年2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