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生活

首页 > 校园生活 > 校园动态
校园动态

2020学生故事十九 | 袁绍轩:抬头看天,低头看路

2020.05.14

HFI


袁绍轩(Max Yuan)

华附国际部2020届毕业生,初中毕业于广州白云广雅实验学校,在19/20海外大学中获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俄亥俄州立大学、宾州州立大学等院校录取。



文字 | HFI Y12 袁绍轩

图 | HFI 天宇 / Eric

版权归华附国际部 | 转载请注明出处



想了半天学生故事写啥,掏心掏肺,思想云游,东拼西凑了半天,无果。本想着可以总结人生前18年的所思所想,或者分享申请季的所得所获,结果发现自己的笨脑袋很难用文字表达出一些“很超级的、很终级的”东西。这么宝贵的机会,总不能用来继续琢磨自己那些有谓的,无谓的想法,所以就写一些手头上的,可以与人分享的东西。文笔不好,请多见谅。


Warning:注意,本文不是一份成功秘籍,只是一个普通菜鸟的只言片语和碎碎念。如果真的想看成功经验,建议还是等待后面更多大佬的分享。



抬头看天


抬头看天,是我对乐观和浪漫主义的一个描述。大概是小时候上全托幼儿园的经历,让我的人格特别独立自信。实力吧也就是普普通通,但是对自己的决定和beliefs特别笃定,啥都不怕的那种。说难听点,就是盲目乐观+自以为是。


抬头看天的性格给我带来蛮多好的影响。不管遇到什么事,基本上不会有很大心态上的波动,感觉天塌下来都能补回去。所以不管是在高二时高压下的各种sum、标化考试,还是高三的申请季,我的心情都还是比较轻松,每天吃的得好,睡得香。


因为挺享受自己掌舵的感觉——自己定计划、确定步骤、执行计划,所以我的申请也选择了DIY。从小听说的各种各样的补习班,以及来HFI之后了解的各种标化培训班咨询指导等等,我全都不要,因为我不太信别人,倒是很信自己,所以什么都喜欢自己搞,不会的就自己学。


这种心态支撑着我走过了很多坎坷,顶住了很多别人质疑的声音。我觉得,如果今天我没有听自己的,之后如果有不好的结果一定会追悔莫及。就像决定出国、转学都是自己做的决定,被人质疑我也大概率会坚持自己的选择。既然没有人可以断定未来的事情,为什么不给自己一个机会放手尝试呢?


人生就像是一个游乐园,既然只有一次进来玩的机会,那就要按照自己想法去玩个痛快。即使很多磕磕碰碰,那也都是体验,坐过山车欣赏美丽景色后的晕眩,也是必经的一部分。


大学选择读CS(计算机科学)也是如此。父母、Yuki老师,还有很多人都说了CS不好申请。但是我还是挺认定这个专业的,而且大部分学校都申CS。选择这个专业的时候就基本意味着跟排行榜上的好大学绝缘了,尤其是对我这种实力不强但是头还铁的人来说。虽然我其实对最后的结果还是很满意的,但是有时候看着同学们录的学校朗朗上口的名字,还是会一阵羡慕,不过没有后悔。


但是很多时候,抬头看天也让我作茧自缚。很难突破自己相信的东西,也容易被困在一个盲目的怪圈里。刚转来的时候考虑自己的梦校,CS学生嘛肯定是喜欢CMU的,但是查了CMU的录取数据之后,就直接把它划为不可能的范畴。“CMU是不可能的”这个观点深深的说服了我,很难再听进别人的意见。现在回想起来,虽然CMU的确不太可能,但如果能将它当作目标努力,大约会取得比现在更高的成就(吧)。


抬着头看天,撞了许多南墙,错过了一些机会,但是也算是欣赏到深邃夜空的景色,不留太多遗憾。现在越发意识到抬头看天的重要性,对自己有信心还是非常重要的,自己看准了的事情就要胆大心细,放手一搏。即使将来回过头发现自己做得不够好,也可以从一个主动的角度来复盘总结,而不是对被动失去懊恼不已。



低头看路


低头看路,可以说是我自己一直以来做不好的地方。父亲从小总是告诉我脚踏实地,口头上答应着,大概还是做得不够。


刚来HFI的时候,发现自己完全没有活动,就上网找了一大堆活动,小本本记下来,想着活动怎么做,还专门列了一个计划表:标化啥时候考,GPA怎么要求。其实最后也并没有follow through自己定下的计划,因为任务量实在是不合理,实在是好高骛远了些。很多时候想起来就努力两把,其他时候抛之脑后,属实是“间歇性发奋图强,持续性混吃等死”的典型。依靠着各种ddl前的冲劲,和“不想就这么算了”的执念,还是可以将就过来,回过头看,很多地方还是有很大进步空间的。


申请季前的暑假在CMU上夏校,每天写代码倒是写得很爽,把回国之后还有申请季这件事情忘得精光,直到十月份才开始写ps,每个学校的why major和supp都是提前4、5天才开始写,又没有中介。真的感谢Yuki每次很快改完我的稿。听说有的大佬暑假就写完ps开始搞每所学校的supp了,我那时大概CA帐号都还没有吧哈哈哈。原本计划中也是打算在夏校构思好ps的,还是因为没有follow through,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拖延症+没计划真的是申请季杀手,往后申请的同学们要注意啊。


太喜欢抬头看天大步流星,很多时候脚下一个踉跄才反应过来,还好只是个趔趄,没一下跌倒。太多时候都是想得太多,做得太少,很多时候都想着使巧劲,反而忘记了到底如何认真郑重地努力。太多时候都是自以为是的臆测,而没有多方面虚心的考虑,听取意见。当时其实如果听从父母和Yuki的建议,曲线救国,不直接申请CS,现在说不定可以录到更加好的学校,到时候转专业也未尝不可。现在回首过去一年多的时间,如果在抬头看天之余仔细地去辨别好脚下的路,步履坚稳向前,其实可以费更少的力气,走到更远的地方。


未来的人生和学业就好像在夜晚摸索前行,看不清太远的前方。现在只是希望在大学可以保持好抬头看天的习惯,have faith in myself,还要把其中那份自以为是尽可能地剔除开,自信地去做人做事,大胆地向前阔步。更重要的是,养成低头看路的习惯,把事情做到实处,少些浮躁,多些谦虚谨慎。虽然自己资质平平,但是还是相信一步一个脚印,循着星光,也可以找到一处开阔的所在等待晨曦初现。



一些碎碎念和一点干货


从小到大就是个普通人,没有什么特长,有几个大家都有的兴趣爱好,打打球、弹琴健身;没有什么荣誉,可能就拿过几年三好学生,不是年年都有,因为喜欢上课说话。


我从小知道的国外大学就只有哈佛、斯坦福。曾经还被斯坦福那句“让自由的风呼啦啦地吹”感动得热泪盈眶,不过也仅此而已。在增长些许见识之后,便发现以上两所学校跟我并无太大关系。


为什么想出国呢?大概是从小就掉进钱眼里,初中的时候每天都说自己要进入世界500强,后来朋友告诉我一条捷径:去麦当劳当清洁工。小时候喜欢玩电脑,喜欢捣鼓电子产品,但是家长也管得严,没怎么玩够,我便萌发了一个想法:麦当劳哪里都有,但是这世界上只有一个硅谷,我要去那里面向工资编程,挣钱还可以顺便玩电脑,哈哈哈哈!于是专业就这么定下来了,去学计算机吧。


真正成为留学党,是在高一准备开学的时候。原本中考好不容易考上了某公办高中的重点班,然后脑子一热,开学前临时起意,就转到了国际班去了。转转悠悠一年之后,才听说HFI这个地方。一直想给自己找个更加competitive的环境,就抱着来试试的想法,啥都没准备就参加了入学考试。反正最后算是蹭着线进来了。


刚来到HFI,唯一的感觉就是迷茫。开始那两个星期,很焦虑,但是又不知道做什么,只能每天跟着课堂做作业,然后一个人在爱学习找个地方坐着。太多信息,太多新面孔,每天都在被不同的人和事刷新心态,逐渐增加压力的GPA和标化也在步步紧逼。好在最后还是慢慢适应好了,GPA虽然不高,但也够用;标化虽然不够极致,但也算是较早的下车了。


整个高中最后悔的还是没有全心全意投入到一些活动中去。明明很早就确定了要学CS,但是一直没有去做一些高质量的CS活动。有很多因素吧,第一个还是因为自己太菜。CS是个门槛很高的科目,数理基础和竞赛基础都很重要,我高二尝试了很多,但是要么是因为自己的履历空白,很多selective的活动不录取(原始积累真的很重要,必须要有充分的原始积累,才可以把道路越走越宽,不然就会陷入“菜à被拒à没活动à更菜à连环拒”的死循环);要么就是一些竞赛打到一半就打不动了,被刷掉李瑞。身边申请CS的都是大佬,要么是奥赛的,要么是科研,丘成桐啥的。就我真的是啥都不会,就会写几个小程序玩。


高一原地兜兜转转,几乎浪费了一整年;高二刚转学,又是大的动荡,平时的课业已经是应接不暇,自己的时间利用效率也不算高,CS的进展也是少得可怜。如果让我重新走一遍这条路,那么就一定要早点开始积累,多读CS相关的专业书,上专业课,然后刷题打竞赛这样,不然申请的时候真的很虚,硬实力不行呀,都害怕让人知道自己申CS。最后到了CMU的夏校,final project showcase同学都是OpenCV做机器视觉了,我竟然只用Python写了个台球的小游戏。夏校那段时间每天写作业写到凌晨,但是跟同桌的小哥聊天时才发现人家早已完成作业,并且开始了预习。这份基础上的差距,实在是让我惭愧不已。


所以,希望以后申请的朋友,活动一定要早早规划好。如果是硬核工科理科,那过硬的基础和竞赛更是必不可少的。多做做自己的project,竞赛打出名次,才不会“奖到用时方恨少”。


活动讲完了。标化的话,我倒没有特别多的经历。SAT考了三次,每次进步60分左右吧,最后高二的五月份香港1520勉强下车,托福高一刷了几套TPO去考,106,最后申请季前再考了一次112,super score 115下车的。标化其实都是勉强过线,也没啥别的方法,就是自己背单词,然后刷真题,总结,这样子。可汗那本书我刷了两遍,然后基本把一些微信公众号,像TD啥的题库也刷了,再加上考前看看TD的注意事项啥的。说实话我刷题有点像机器学习,会收集数据在脑海中拟合一条“正确答案函数”,然后考试的时候全凭语感。最后一次SAT语法考满了,但是我甚至还分不太清楚定语和状语有什么区别哈哈哈。希望大家不要像我一样一知半解,要尽量做到学透彻。


我觉得平时的积累还是蛮重要的,多读点英文书,看YouTube,可以拓展不少词汇量。刷真题,set a timer,严格按照考场状态要求自己,不过我相信大家都已经做到这些基本的东西了,不多赘述。


有一点觉得非常重要,一定要讲讲,别的你都可以不看,但是这个一定要看看。保持一个健康的身体,这个真的太重要了。不管怎么样,不要天天熬夜,实在不行熬了夜,一定要第二天多睡一会补回来,不能让身体持续透支。平常吃的健康一点,少吃高油高盐的东西,多喝水、多运动、打球、走路、健身……什么都好。平常尽量保持12点前睡觉,每天睡上七个小时,最好七个半以上,大脑和身体都会感激你。只有身体健壮有力,你的生活才能正常高效地运作。身体现在欠下的帐,以后是会慢慢地还回来的,千万不要小看一些不良习惯。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真的真的希望大家都牢记,无论在以后的学习还是工作乃至整个人生,好的身体都是你的top concern。请大家千万保护好自己的身体,万丈高楼从地起,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


最后讲一讲我的去处吧。UC Irvine,在大家心中估计是“富豪”+“网红”的代名词。其实我一开始也没想到会来这,完全是机缘巧合吧。包括未来大家选校的时候,也不要人云亦云,要多做全面的了解,清楚每个学校的定位和强项弱项。UCI其实是个工科尤其是CS还算decent的学校。我读的是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是工院和CS院联合教授的(对,没错,就是和CMU一样有一个独立的CS院)。因为我对软件硬件都挺感兴趣,so这种interdisciplinary的专业还是蛮对我胃口。UCI其实就在LA,附近有很多新兴互联网产业,暴雪(Blizzard,那个做炉石传说和守望先锋的)总部啊,西数(Western Digital,大家电脑里很多硬盘都是它造的)总部啥的,包括最近Google(可以去Google一下Google是啥)也搬过来了好像,所以对于我学的专业还是蛮合适的,实习和校友网络也不错。



最后


感谢很多人。感谢我的父母,给我提供了最大的支持和理解包容,永远是我最坚实的后盾,让我可以放心学习申请。感谢Yuki老师,给了我很多的帮助和指导、文书、选校、专业,各种各样的方面,真的感激不尽,Yuki真的是特别特别好的老师。感谢hsy小同学,给了我最多的陪伴,很多难过失意,喜悦收获,都牵着我走过来。感谢四宫格的小伙伴和A班的大佬们,你们真的给我的生活带来了很多快乐和温暖。


大概就是这样吧。谢谢你可以耐心读到这里,絮絮叨叨讲了一大堆废话hhh。


我的申请已经告一段落了,很多朋友的申请即将开始。


在这里送给大家最好的祝福,希望每个人都可以身体健康,学业进步,虽然很朴实,但是很真切。嗯,我们都有着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