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动态
HFI校友分享20:在普林斯顿读哲学博士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2023.01.18
李澈
在和李澈的交流中,小编感受到的是一种温文尔雅的学者气息。他对哲学的热爱、他对自我的认知规划,包括他对美国顶尖大学的感受,都是娓娓道来,这种交流让人感到非常的舒适。
采访当天下午我们聊了很多的内容,可惜因为篇幅受限,无法在推文中全部呈现,建议读者预约1月18日(周三)晚上的直播分享,和李澈面对面交流。
HFI:选择走国际教育,选择HFI最初的起源是什么?
李澈:
可以说是机缘巧合吧,因为父母在高校工作,同事的小孩正好在HFI学习,在和他聊天的时候了解了一下HFI的教育风格和学习氛围,感觉还是比较的不错,也就有了高中来HFI读书的想法。
但当时其实没有特别明确的喜好,国内国外两条路都不排斥,甚至父母会更加希望我能留在国内走高考升学体系。我个人还是想尝试一下,于是来参加HFI的入学考试,也拿到了录取通知。最后父母也是尊重我的选择,让我转向了本科留学这条路。
HFI:你当年在HFI读书有什么感受?
李澈:
感觉还是有不小的压力,身边的学霸很多。
HFI:你也是人们口中的“学霸”啊,在芝加哥大学完成本硕,现在在普林斯顿读博士。
李澈:
其实我小时候其实成绩并不好,除了英语一直都还不错外,其他科目甚至在班级里面排倒数,好在父母都是比较开明的,在学业上没有给我什么压力,所以小学的时候我可以自由安排我的时间和兴趣点。
因为从小就在高校的附属学校上学,身边的小伙伴也多是高校教师的子女,所以我对阅读、对科研的兴趣都比较浓。小学六年级时曾懵懂地扫过一遍霍金的《时间简史》,开始对物理产生了较大的兴趣。
HFI:所以父母、家庭和身边的环境对你影响还是比较大的。
李澈:
是的,包括对于哲学最早的接触其实也是有家庭的影响在里面的,但没有更深入的学习。
HFI:后来是什么时候开始深入学习哲学的呢?
李澈:
有意思的是,我开始深入了解哲学,其实是在高二的一门叫AP Language(AP语言)的课上。虽说是语言课,但课堂中使用到了大量经典英语原著的片段,其中就包括许多哲学著作。我记得当时老师给我们布置了艾默生的Oversoul这篇文章,讲述有关超验主义的概念。
自此我就一发不可收拾,开始大量阅读像《理想国》这类经典哲学著作。那之后的半个学期每天下午放学后必做的事情便是独自去操场角落的一棵树下坐着看书,就像暂时退隐江湖独善其身般享受。
HFI:虽然很喜欢哲学,但是你在大学申请的时候,还是以数学和物理作为主要的申请方向的?
李澈:
不完全是,当时是同时以数学、物理和哲学三个方向随机组合申请的,但数学和物理确实是主力。因为我对数学和物理兴趣也非常浓郁,也参加过许多竞赛和项目,曾经也是计划以数学或物理作为未来的发展方向的。
当年在给芝大的4篇文书中,一篇科学、一篇阅读、一篇哲学、一篇宗教,分别从不同的四个角度展示了我的特色。我还记得当年芝大申请还有一个和哲学相关的附加题,让我谈谈对“The mind that doesn’t stick”的看法。
HFI:说到这个问题,我好奇的一点是,为什么你会在大学最终决定放弃数学和物理,决定走哲学这条道路呢?
李澈:
我觉得不能用“放弃”这个词,而是我最终从数学、物理和哲学中“选择”了哲学。
在大学的第一年,我的目标方向都还是理工方向。
大一的暑假实习,我去了著名的费米实验室,参与粒子对撞机的建设工作。但也正是这份实习,让我清晰意识到了我对实验物理没有任何兴趣。
但同时,我也在上芝大的核心课程(Core Curriculum),这个课程允许我选择一些跨领域课程,扩展了我的思维边界。
到了大三,我开始决定要将“哲学”作为我的发展方向,一方面是我觉得自己的纯数能力并不是特别拔尖的,另一方面也是我发现我可能更适合哲学思考。
HFI:大三的时候才开始主攻哲学,毕业后就申请到美国TOP1的普林斯顿大学哲学博士,说明你在哲学上确实很有天赋。还有一个问题是,之前采访的几个博士在读的HFI校友,他们都是本科毕业申请直博,为什么你会又去读了一个硕士呢?
李澈:
就是因为我在大三才开始系统性的学习哲学,我才需要更长的时间来补充哲学课程的专业知识。以我主攻的「古典哲学史」为例,除了哲学相关的学科知识,我还需要额外学习古希腊语、古拉丁语、德语等多种语言,这些都需要时间的积累。
所以我的本科最后一年过的非常紧凑,同时在准备本科的毕业论文和硕士的毕业论文,还要准备博士的申请。
END
在全美TOP1学校就读是什么体验?
如何做到数学、物理、哲学三科共同优秀?
转专业和尽早确定专业方向哪个更好?
……
1月18日(周三)晚上20:00
一起来听李澈分享
美国学习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