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动态

首页 > 校友动态 > 校友动态
校友动态

HFI校友故事:剑桥本科→彭博分析高级股权专家|何奕聪: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2024.01.15

 何奕聪

  • 2015-2016 广东实验中学AP国际部

  • 2016-2018 HFI华附国际部

  • 2018-2021 剑桥大学-土地经济专业荣誉学士

  • 2021至今 Bloomberg London Analytics(彭博伦敦办公室分析部门)-Advanced Equity Specialist (高级股权专家)


最近经常伦敦-纽约两地跑,时差比较混乱就没机会上HFI直播间了,所以我决定写多点干货(而不是炫耀自己名校/名企的成功),并且我会写得接地气,因为接地气才是大部分人的真实状况,包括我自己。


我起点不高,走得也不快,只是比较幸运经常能找到捷径,并且坚定地走了上去。


圆梦HFI只是开始


相比于不少从小读国际学校或者参加校外英语培训的同学,我的起点非常低,初三的时候考HFI还没过线,因为当时英语只有一个标准的体制内初三学生的英语水平。


但是HFI无疑是广州想出国的学生的最优选择,于是高一的时候在另一个国际部业余努力专攻英语水平,高二时才圆梦插班进了HFI。


可没曾想到进入HFI之后只是另一段征程的开始--不管历届学长学姐的录取有多耀眼,一个学校的学生总会参差不齐--进入HFI并不代表我不努力就可以躺进世界前30,相反,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于是,我发现很多同学高二已经开始学SAT了,而我托福还没出分;很多同学学有余力并发展各方面兴趣爱好和课外活动,而我还在努力跟上我所选的AP课程。



乱花渐欲迷人眼



实际上,我发现这是一条更复杂的路--高一的时候,我的目标只是考进HFI;而现在,我需要考虑应该分配多点时间给托福备考、SAT备考、AP备考,还是平时的课程,以及怎么样挤出时间做一些可以为申请加分的课外活动,同时还得保持身体和心理健康(毕竟健康是一切的基础)。


实际上,在HFI需要做的抉择远远比文字能体现的更复杂和多元,比如一个例子是学托福阅读和SAT阅读有互补作用,有些事情一起做可以更轻松,但是有的事情即使是硬骨头也得啃下来(我相信学弟学妹们可以体会到我指的困境,我就不详述了)。


面对无数的选择,最后大学录取不理想往往只是两种情况,一种是选择做少了(不够努力,该做的事情没有完成或做好),另一种是选择做错了(“假勤奋”、“盲目自信”、“错误规划”)。一般我们HFI的同学都是后者,因为能考进HFI的学生都不缺少勤奋。


当年,我有的同学想着课外活动方面不能输给别人,于是在成绩还没有保证的时候就把大量青春献给了各种课外活动,最后申请的硬实力输给了别人;有的同学托福还没出分,就继续死磕托福而不是move on去学SAT,最后其他人SAT出分了他的托福才勉强出分;很多同学或多或少把时间浪费在了一些意义不大的课外活动或者学习误区上,走了各种各样的弯路。


我的捷径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如何找到你的捷径



我认为成功有三大要素,起点,速度,和方向。前面两个方面我平平无奇,不过在“方向”上,我扳回一城。那么,怎么样才能确保自己走上的是一条最省力的路呢?


这个问题我无可奉告,因为每个人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我当时确实找到了不少省力的捷径,比如把AP Language阅读,SAT阅读,和托福阅读放在一起学,把自己最喜爱的AP经济学好并且根据兴趣做一些课外阅读然后比较轻松拿下一些经济学竞赛的奖项,给自己定一个梦校然后参与了梦校的教授带领的研究项目并发表论文,等等(其实更多的已经记不清了)。


不过这些例子仅仅适合参考,你可以完全照搬,但是现在越来越内卷,比我当年课外活动做得更好的学弟学妹大有人在,所以更重要的是你如何能找到自己的捷径。


这个我认为有两个关键,一个是积极,第二个是运气。


积极


“积极”这个词包含了很多意思,但我想强调的是一个对待问题时的积极规划的思考态度。比如当所有人都去参加一个比赛时,你是懒得思考跟着去参加,还是先冷静下来思考这个比赛是否适合你?而当你在思考这个比赛是否适合你时,你是只愿意自己来思考并且一意孤行,还是出于自己可能不够成熟的考虑而去积极去咨询老师的意见?


“积极”约等于勤奋但不等于勤奋;实际上,HFI从不缺乏勤奋的学生,只是不少人努力错了方向,碌碌无为;这种也叫“假勤奋”。一个比较常见的例子是,有的学生看到其他人参加的竞赛,每个他都想参加一下,雨露均沾,最后只获得了几个小奖;


而优秀的学生的正确做法应该是,考虑到自己的精力是有限的以及爸妈的钱不是大风刮来的,在咨询了老师的意见后,focus on一些真正对自己有用的活动,经过系统性的培训和准备后获得比较出色的奖项或成绩。


简而言之,“积极”不意味着埋头苦干,而是主动去做好规划;先选择,再努力,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运气


“运气”指的是一切外生变量(exogenous variables),我提到“运气”不是鼓励大家去求神拜佛;相反,我是希望大家对于外生变量有一个正确的心态。我弟弟目前11年级,也在为大学申请焦虑,但是焦虑的同时并不见得他变得更加努力;相反,他只是经常安慰自己“大学申请是个玄学”“XX比赛就是一个玄学”“XX老师给分就是一个玄学”。


我相信很多学弟学妹也会经常听到这些“玄学”的说法;的确,非黑即白的大学申请会有一些我们无法掌控的客观因素,但是既然它们是我们无法掌控的,我们就不应该在努力的阶段用“玄学”来安慰自己,影响自己的积极性。


不管大学申请有多“玄学”,我们都需要做好规划,考好成绩,努力做足100%的准备;还没出结果就因为 “玄学”而气馁,很容易陷入消极的漩涡,使得自己放弃积极规划的意愿,变得随波逐流或者“假勤奋”。


实际上,“玄学”只是在成败结果出来后弱者的借口和强者的谦虚,在努力阶段,根本没有必要考虑它是否“玄学”或者有多“玄学”,这样的思考只会蹉跎自己的积极性。


在努力的过程中,同样会出现一些运气的因素,比如刚好有门课的老师的教学风格不适合自己,刚好上了个没什么用的夏校......这些在努力的过程中的运气因素更值得我们注意力,因为如果遇到这些棘手的问题,我们就消极了,那之后的结果也会很消极。


不过具体的解决方法,本文就不叙述了,一方面是每个人的每个问题都不太一样,除了鼓励你积极解决问题并且下次做类似选择的时候更加注意,我能说的不多;另一方面是我当初比较幸运,在HFI选的几门课的老师都教得不错,升学指导非常优秀,当时标化迟迟无法出分时遇到了让我毛塞顿开的良师,我只有无限的感激。


如果还没有踩这些坑,那我的建议是在做这些选择前积极地考虑,比如咨询上过这门课的学长学姐XX老师怎么样(记得HFI有Peer Buddy分享他们上的课的经验),比如咨询成功出分的前辈标化考试的独门心得和老师推荐(我让我弟跟当年教我SAT的老师继续学)... ...总之,我们可以积极地通过自己的行动把外生变量的风险减到最少。


不求无过,但求无悔



最后,我再谈一下学弟学妹问过我最多的问题,就是申英还是申美?我认为这个问题并不重要,因为HFI申请英国的同学一般都是英美同申,而最后去了牛津剑桥的同学美国申请结果也相当出色(所以你也可以请教他们美国申请的问题)。


具体为什么要英美联申,网上有足够多的公开信息和别人的经验可以参考,我就不重复了,如果你感兴趣的话也可以这么做。不过最重要的是,如果想要去顶尖的大学,不管是英国的还是美国的,都需要我之前提到的积极的态度,做好规划、理性思考,先选择、在努力,不要蹉跎了时光。


我也经常跟我弟说,如果努力够了,最后去到哪所大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自己30岁时回忆自己高中的时光,不要哀叹“假如当时xxxxxx就好了”!


篇幅有限,很多事情无法详述,感谢读到这里的读者,在短视频流行的时代愿意花15分钟读完我的分享就是对我最大的认可。大家有什么疑问,可以加我微信继续交流(LogUKK)。我弟现在11年级,平时跟进他的情况感觉自己又回到了高中的时候重新准备一轮大学申请,感触颇深。


不过如果加我微信的话,我先做个免责声明:我不是留学中介或者SAT老师,无法提供具体申请或者学习的权威意见,所有观点均为个人看法,仅供参考;平时工作繁忙,回消息一般不及时。


文、图|HFI毕业生 何奕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