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生活

首页 > 校园生活 > 心晴花园
心晴花园

“梦的解析”——3.21世界睡眠日专题(一)



很长时间里,“梦”都是人们心中神秘的存在。西方哲人柏拉图认为:“好人做梦,坏人做恶”,梦被视为道德品行的折射。而东方古代的周公解梦,则把梦视作吉凶运程的预示。随着科学发展,我们对梦的了解愈发深入。到底梦与睡眠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心理学大师又是如何解读梦的?在世界睡眠日的今天,让我们来一起谈谈“梦的解析”。


Part 1 梦与睡眠


现代睡眠医学根据脑电波的差异,把睡眠划分成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入睡的潜伏期,这个阶段也是清醒和睡眠的临界点,我们感觉犯困,思维开始毫无目的地漫游,整个人昏昏欲睡。紧接而来的是第二阶段浅睡期,我们的身体逐渐放松,呼吸变得缓慢,体温也有所下降,进入轻度的睡眠状态,此时我们很容易被外界刺激所唤醒。第三阶段是深睡期,这时候我们已处于非常放松的睡眠状态,大脑逐渐出现一些片段式的梦——如果在这个阶段被唤醒,我们对梦境回忆是模糊的,不连贯的,犹如碎片一般。随后我们将进入睡眠的第四阶段,即深度的睡眠状态,这个状态下很少有梦的发生,而且“与外界隔绝”,不容易被唤醒。


随后,我们就会进入第五阶段,也是睡眠周期中最特殊的阶段——快速眼动期(REM)。和想象中不一样,在这个时候,虽然我们的身体仍处于极度放松的状态,但我们的大脑活跃起来了!生动的梦境开始在脑海中呈现,如果这个阶段被唤醒,我们大多能回忆起栩栩如生的经历。此时我们的脑电波和清醒时很类似,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在这个阶段我们可能会分不清楚现实和梦境。


快速眼动期的结束也意味着一个睡眠周期的结束。一般而言,我们每晚的睡眠会经历4-6个睡眠周期,所以一个晚上也会做很多个梦。有时候我们感觉自己没有做梦,是因为在非快速眼动期醒来。如果在第三、四阶段被唤醒,我们不仅记不住梦,还会感到很疲惫。因此,若每次醒来都感觉如此,不妨尝试把闹钟提前或延后半个小时,这样起来时也许不仅能感觉神清气爽,还有机会记住有趣的梦境哦!


那么,心理学家们又是怎么理解梦的呢?解梦真的可能吗?我们下期继续分享。